□ 乔卿 王永和
贯彻落实发展思路,金融助力真正脱贫。中国人民银行交口县支行(以下简称交口支行)虽只有20名员工,却肩负着交口县的金融扶贫攻坚重任。近年来,交口支行,努力创新金融扶贫思维,探索推出了“金融+8”“一保通”“十户一体”等模式,实现了金融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模式化和规模化,有效带动了全县81%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推动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践行承诺
人行交口支行奋力争先
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近几年来,交口支行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号召,以金融扶贫为己任,树立“人民银行为人民,不拔贫根不收工”的豪迈气概,全体干部职工全力投身到金融扶贫的事业中。
找准贫困“疾症”,靶向金融“治疗”——创建“金融+8”扶贫模式。交口县位于吕梁山革命老区,属于省级贫困县,全县贫困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18.3%。面对艰巨的金融扶贫任务,行长李全德带领干部职工多次深入贫困村和企业,听民声、摸实情;与有关部门准确把脉会诊,确立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金融发力、贫困户受益”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和有针对性地实施了“金融+8”扶贫工作模式。如通过“金融+劳动就业”模式,变资金为岗位,帮助631户贫困户就业……几年来,交口支行累计使用扶贫再贷款6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12.7亿元,带动了7388户203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占全部贫困人口的81%。
防范返贫“漏洞”,补齐扶贫“短板”——创新“一保通”保险扶贫模式。针对农民“因病返贫”、农业“靠天吃饭”和保险业务分散、办理不方便现象,交口县支行创新实施了交口县脱(返)贫保1+N综合保险的“一保通”保险扶贫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巩固传统“三农保险”的基础上,增设了脱(返)贫险、香菇价格指数险等,确保脱贫产业有发展后劲,能稳定带贫;增设了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险,新增地方性病种75种,贫困户慢病报销比例达95%。这一做法得到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扎牢信用“篱笆”,严控扶贫“闪失”——创建“十户一体”诚信共责制。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金融风险、推进农村信用建设,交口支行探索推出了“十户一体”建设机制,这一主体把党的建设、道德建设、平安建设、信用建设等多项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与补充,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一创新有效控制了资金风险,取得了良好效应,受到地方政府和上级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立足为民
强化党建带出优秀职工
在扶贫工作的激励和推动下,近年来支行职工队伍素质大幅提高,内部管理科学严谨,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在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的16项业务考核中,14项名列全市前茅。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国库标准化建设、征信体系建设、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等做法在全市人行交流,得到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肯定。
金融扶贫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交口支行扎实的党建工作和深厚的文化建设。坚持苦练“八个字”党建硬功夫,即在“学、新、带、正、管、情、廉、做”上做强做实,学:人人上台当老师,人人听课当学生;新:老党员有新思想、老职工有新作为、新员工有新魄力;带:行领导当环节干部使用、中层干部当排头兵使用、老同志当骨干使用、年轻人当全能手使用;正:公平、公正、公开;管:目标管理、清单管理;情: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关心群众、全行关心弱势;廉:崇廉、守廉、传廉;做: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央行员工。持续凝聚“五个一”文化软实力,树立一种精神即聚人心、强职能、重创新、求发展的支行精神;确立一种理念即享受工作的理念;倡导一种风气,即正能量传递的风气;养成一种习惯,即读书习惯;培养一种态度,即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通过党建引领与文化支撑,培养造就了一支理想信念高、充满正能量、奋发向上的职工队伍,成为履行基层央行职能、扶贫攻坚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