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脱贫攻坚专刊

六十三岁的康香兰再也不用挑水了

□ 刘生锋 张保艳

“俺18岁嫁到这大山里,因为吃水难,挑了40年水,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还能吃上自来水。”11月23日,临县石白头乡前曹底村63岁的贫困户康香兰拧开水龙头高兴得合不拢嘴。和康香兰一样,随着控制阀井阀门的开启,前曹底全村56户村民家家水缸里都流入了甘甜的自来水,全村老幼欢呼雀跃。从这天起,这个村的人们告别了挑水的历史。

临县是我省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特别是吃水难、行路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康香兰所在的石白头乡前曹底村是全乡生存条件最艰苦的穷地方。因地形条件所限,全村村民居于4个山头,一条青凉寺河穿村而过,大部分人家居于裸露基岩上,实施自来水供水难度非常之大,村民只能靠担水来解决饮用水问题,村里60岁以上老人饮水靠肩挑极不方便。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临县上下围绕脱贫摘帽总目标,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大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攻坚战,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奖罚并举,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彻底解决前曹底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县水利局施工队克服立地条件差的困难,因地施策,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工作后,于8月15日开工建设,该过沟的过沟,该保温的保温,该凿石的凿石,昼夜作战。在连续下雨天气,为了赶进度,施工单位在水源井上方搭建了简易工棚,遮上塑料布继续施工,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工人实施两倒班,3台机器连轴转。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调配,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为确保村里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针对居住在高山上的乔海连等5户人家,在石崖以上水管难以接入的情况下,采用小型潜水泵另配PE水箱的办法解决施工难题。经过一个半月的奋战,于9月30日完成安全饮水工程。

据县水利局局长王犁青介绍,临县出台了《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72处,全县1076个自然村和56.38万乡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今年,又对历年饮水不安全自然村和基本安全但仍需提升改造所涉及315个自然村的285处工程全部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均已完工,受益人口16.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39万人。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县水利局给我们送来了自来水!”村里今年52岁、双腿股骨头坏死的残疾人郝文斌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