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乡专程来城里看病,一大早记者开车送他到市人民医院。街上车辆川流不息,七拐八绕才到医院门口,停车位已满,马路两侧不能停,只好满街转悠寻找停车位。待到在一千米外寻到停车处,气喘吁吁赶回医院时,挂号处早已人山人海,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进入千家万户。方便是方便了,但带来的困扰也不少,常常还免不了误事。就拿市区来说吧,从早到晚大街上汽车川流不息,拥堵成了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小区院落停车都挨挨挤挤,导致车满为患,有的车干脆就停在人行道上,阻碍了人们往来交通。市区道路越修越宽,可行驶在各条干道上,引发的车辆“长龙”常使得人们倍感无奈,尤其在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更是经常被拥挤的堵车所困。
人们不禁要问,解决堵车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作为一个山区市,我市市区地形地理先天性制约较大,受到诸多限制,交通状况更应得到相应的重视。结合市情实际,持续加强公共交通,激励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是走出堵车、污染等汽车时代困扰的必由之路。
新科技时代,应及时加强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公交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文明出行。加强公交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合理出行提供信息,依据供求变化和实际需要,引导居民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
对绿色出行开绿灯,要持续深化市区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和效率。一是努力建设方便快捷的换乘体系;二是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三是构建合理的、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网络,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快速专用道建设力度。
根据规划对不合理的公交线路进行科学调整,对市区特殊人群优惠乘坐公交车落实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城市公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公交“一卡通”为切入点,推动公交管理政策进一步落实。开辟公共汽车专用线,优先公共汽车通行,确保公交车辆畅通无阻,为乘客乘坐公交车辆提供保障。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转移。提倡健康出行,将公共自行车发展列入城市交通规划,逐步推进公共自行车的发展。要给予自行车交通以更多的路权,在集中公务区、人口密集区等地方更好地规划设置公共自行车,尽快进行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络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