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 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我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A
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5%左右、4.5%以内。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要求。
六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四为四高两同步”的要求。全力抓好基础性全局性牵引性重点工作,不断开创吕梁发展新局面。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带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定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就业、环保、住房、安全等方面民生突出问题,让吕梁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五是必须持续不断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推进一批事关吕梁转型发展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六是必须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着力构建各类人才主动创新、各市场主体崇尚创新、社会各界支持创新、各级政府服务创新的生动局面。
B着力抓好重点工作的突破,努力开创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1以三大攻坚战为抓手,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我们要强化“军令状”意识,全面对标,补齐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同步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要坚持“整改防范”两手硬,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统筹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关键问题和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考核等反馈问题整改。要坚持“扬长补短”两结合,持续打响生态扶贫、“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光伏扶贫三大品牌。要坚持“巩固拓展”两促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重大要求,完善产业就业带贫利益联结,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切实转变各级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心管理使用。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以治污、控煤、管车、降尘为重点,推动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前列。要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要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城区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环保”,精准施策、靶向治理。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三个100万亩”,扎实推进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建设美丽吕梁。要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切实防范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要突出防范经济领域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落实。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作为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化、定量化、项目化推进相关指标完成。要坚决防止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促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为牵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我们要紧抓机遇,坚持“增气减煤、控量提效、延长链条”,以开放的思路推进能源革命,以合作的方式推进综改试点。要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坚持走绿色清洁发展的路子,坚决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以5G通信、先进控制技术为引领推进智能煤矿建设,推广实施绿色开采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打造一批充填开采、智能化试点矿井。要积极促进煤炭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探索“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推广水煤浆等煤炭清洁利用新技术,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要加快推进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去产能、控产量,2020年全市焦化行业退出产能368万吨。积极推动分散布点的焦化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和产能置换等方式向焦化园区转移。拓展延伸焦化产业链条,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全球领先技术,推进焦化企业对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炼焦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支持交城县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肥料),加快发展硝酸钙、镁、钾等新型肥料,推动我市走出一条“高端化、市场化、差异化、环境友好型”的煤化工发展新路子。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2020年我市煤成气产量要达到18亿立方米、2022年力争达到50亿立方米,同时做好清洁利用和加工转化的“后半篇”文章。要持续加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支持文水晋能清洁能源实施技术改造、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扩大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加快推进已规划的一批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风光发电平价上网,推动我市能源供给多元化、绿色化,2020年全市光伏、风力发电项目投产装机总规模要达到230万千瓦。要不断强化能源科技创新。设立吕梁能源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能源革命科技重大专项、中试和平台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开采、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方面技术攻关,加快以绿色能源为支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要持续推动能源领域改革开放。深化煤成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激励政策,解决“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等问题。要建立完善能源资源开发综合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友好矿区建设。要加强能源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支持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对接,推动更多能源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
3以工业结构反转为着力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结构反转巩固期、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必须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要加快推进中铝华润一期43万吨轻合金铝项目全面投产、有序推进二期50万吨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柳林铝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研发攻关,支持中磁尚善与浙大合作,开展应用领域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合作开发。要大力发展白酒产业。积极推进中汾酒城10万吨白酒产能全部释放,加快国家级白酒检测检验中心、国家级白酒交易会展中心建设,支持汾阳王酒业、牛栏山酒厂文水生产基地、方山良泉酒业等一批酒类企业打响品牌、做大做强,持续办好世界酒文化博览会。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持续打造碛口古镇、北武当山等重点景区,新创一批4A级景区,推进5A级景区“破零”。要持续开展以“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为主题的旅游季活动,举办第二届吕梁文学季。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打造“黄河人家”。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持续办好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会,加快推进吕梁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要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上云。要加快拓展数据应用范围,更好地造福民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100个园区建设,带动1000个村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红枣、核桃、小杂粮、沙棘、食用菌、肉类等优质农牧产品生产基地。要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好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吕梁模式”和“乡村振兴贷”作用,支持大象农牧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示范合作社。要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要深化与山西农大的合作,发挥好汾阳经济作物研究院作用,加快推进农业领域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要持续提升吕梁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策划举办好第五届、第六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同时,要统筹抓好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柳林固废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离柳集团煤矸石提取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项目以及吕梁机场航空物流、交城北方物流产业城、吕梁北站煤炭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做强做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4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要集中精力办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市区中小学校建设、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棚户区住房改造、城乡管理提升等一批民生实事。要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对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摸清底数,广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和初级—中级—高级梯次技能培训。要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为龙头,统筹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吕梁工匠等技能培训,2020年力争培训3万人,高端护工要率先进入日本劳务市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要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每个乡镇至少建好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要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推动和支持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吕梁教育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等高校专业链、人才链对接吕梁产业链、创新链,增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要加强卫生健康工作。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要深化县域医疗集团改革,利用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城市医联体、对口支援等载体和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要加快市级医疗卫生园区建设,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和招聘。要积极探索社区和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广大老年人有品质、有尊严地安度晚年。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2020年县乡两级全部完成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村级综治中心基本建成,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以转型项目为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转型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兴起项目建设的高潮。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计划实施700个项目,总投资3218亿元,年度投资654亿元。要狠抓一批产业转型项目,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推动我市工业结构彻底反转。要狠抓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静兴高速、祁离高速、离隰高速以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太原—吕梁—绥德高铁、汾阳—石楼高速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三大运营商布局5G网络及商用,加快5G基站建设,力争2020年5G网络覆盖我市中心城区。要狠抓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市区体育中心、医疗卫生园区、吕梁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新城一中、群众艺术馆暨文化广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县市区学校、医院、车站新建扩建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国内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先进地区对接,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贡献率高、前景广阔的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要持续打造县市区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平台。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拓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切实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优势,首批梳理的298项行政审批集中办理事项1月份全面实施。要进一步拓展“吕梁通”APP应用,推动“吕梁通”与“三晋通”贯通起来。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条”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10条”措施。
6以打造创新生态为引领,激发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我们要以改革精神、开放胸怀、创新办法推动吕梁加快发展。要加快培育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2020年召开全市科技大会,部署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院校、研发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相互支撑、协同创新、创造价值、共生演进的创新生态。要培育创新文化,落实好我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联系服务制度。要打造创新体系,深化与北航、北理工、中科协、国防科大等签约单位的合作,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供给和配套支撑,加快吕梁新区双创中心建设,加快孵化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精准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要积聚创新人才,持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研究出台《吕梁籍在外优秀人才回引办法》《吕梁市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要找准创新抓手,从光电、碳基材料等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的产业集群抓起,完善创新链,配置要素链。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用好先行先试的改革利器。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实施“三个一批”,大力推动僵尸企业出清,2020年要基本完成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要从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要深化循环经济园区电网改革。加快电网第二期线路建设,积极扩大电网电源点,加快电力市场化交易步伐。要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实施开发区利用外资“破零”工程,加快开发区发展步伐。要在各县市区外贸“破零”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外贸进出口工作。要加强对外合作,谋划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强友城建设,探索建立海外研发和招商机构。要深化区域合作,主动与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寻求合作,制定行动方案,逐年滚动推进,深挖合作潜力,厚植合作基础,助推我市发展。
7以中心城区、县城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
省委要求,吕梁市作为晋西门户城市,要统筹平川与山区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重点发展大数据、新型材料、酿酒产业、杂粮干果加工、文化旅游,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向东融入中部盆地城市群,向西对接陕蒙两省区。我们要准确把握省委对我市的定位,市县联动,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提升市区中心城区首位度。积极争取批复柳林撤县设区方案,加快解决“一市一区”问题。建设离石到方山、中阳、柳林城市快速路,构建中心城区交通圈。要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离石区作为市委、市政府驻地,要大力发展大数据、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市区管理、建设。必须有效整合有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责,彻底解决影响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市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依托华为大数据中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中心城区品质提升行动,按照打造创新、人才、产业、开放的高地目标,提升城市能级,切实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平川与山区开发。平川4县市要主动对接太原都市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创新平台共建、产业发展融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在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山上9县要选定合作事项,加强与陕、蒙省区相邻市县的合作,打造我省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教育向县城集中,推动中学全部向县城集聚,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中,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要利用开发区平台,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生活服务业,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城。要结合行政村撤并,逐步恢复偏远农村特别是生态脆弱山区的生态功能,推动“两下两进两拆”(“两下”即管线下地和广告下墙,“两进”即停车进库进位,“两拆”即拆除违建和围墙)向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延伸。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扎实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建设。
C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强化第一要务
二要强化顶层设计
三要强化工作机制
四要强化结果导向
五要强化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