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写序琐记三

文学鉴赏 艺术审美

□ 梁镇川

如果是为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著作写序,其主要内容,就应该是文学鉴赏、艺术审美了。

李怡萍的小说集《白天不懂夜的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前,她将厚厚一本文稿送来,邀我作序。应邀之后,不敢马虎,用了大约一周时间,一一拜读了全书13篇小说,尤其是对卷首小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压轴小说《叶落归根》、以及其他重要篇什《丫丫》等,反复咀嚼、体味,方才找到怡萍小说的特色——写人性。

序文首先对“写人性”,作了概括的论述。“怡萍深得小说创作的诀窍——写人性。人性发掘得深浅是小说深度的标尺。人的本性、人的内心世界、人的情感情绪、人的欲望追求等等,犹如浩渺神秘的海底世界,亦如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丰富多彩,难尽其妙。因而也就为小说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有深谙小说奥妙的作家,才能深知探索人性、表现人性的诀窍。曲折的故事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典型人物鲜活的人物性格,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向人物情感世界和精神深层开拓,力求通过普通的日常琐事,演绎人的命运,并通过人的命运展开,向人的灵魂深处挖掘。怡萍的小说正是这样。她没有着力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而是着力于写人物内在的、最本质的心理、精神,写一种感受、一种心情、一种情绪,写心灵旋律的变奏,灵魂深处的震撼。”

接着,序文对“写人性”,作了进一步的开掘。“一般情况下,人性的善恶是潜藏不现的,只有到了特定的时空、特殊的事件中,才会偶露峥嵘。有作为的小说家、戏剧家,总是要在自己的作品中,首先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然后尽情地、不厌其烦地一步一步挖掘,一层一层剥落,甚而不惜揉搓挤拧带血的心灵,拧出最后一滴血来。”

序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卷首小说《白天不懂夜的黑》,作者首先描述了一个特殊事件。在茫茫飞雪的傍晚,开着农用车拉运煤炭的锁孩,不慎压着一个黑乎乎的男人。锁孩“一念之差”,狠狠地后退、前进,如此反复了四次,才加大油门,飞驰而去。接下来,作者用了七、八个章节、大约十分之八、九的篇幅,集中描写锁孩一家四口人心灵的不安、焦灼、悔愧、痛苦,直到锁孩良心发现,投案自首,终于清晰地感受到心里的平静和安宁。

紧接着,序文进一步论述“写人性”的艺术感染力。“我不能不叹服怡萍心理描写的功力。她将锁孩将近一年时间躲在屋里,心灵深处不时涌现的种种情绪,细腻地描摹,反复揉搓,将人物在特定时空下与心灵的所悟所感,所伤所痛融为一体。每每读到精妙之处,不由得使人心里‘咯噔’一刺,内心深处悠悠震颤。于是,作品的感染力也便油然而生了。”

说白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著作写序,其主要内容,就是一篇文学评论,力争使序文成为沟通原著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与“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