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刘二羔种植甜瓜走上致富路

□ 张 倩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村民朴实而可爱,刘二羔就是其中一位。在建档立卡前,老刘的生活经常入不敷出,靠打枣、卖枣赚的钱根本不够抚养五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若秋后遇上阴雨连绵天气,大量红枣便会烂在树上,加之地薄粮少,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老刘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打那以后,在政府的帮扶下,在自身的努力下,年近花甲的老刘将五个孩子顺利抚养成人,老刘说:“你们要是早一天来,就赶上我小儿子的喜酒哩。”

“老板,来五斤甜瓜。”从远处走来一女子,一边弹着裤腿上的尘土,一边说着,老刘转过头说道:“姑娘,瓜还没熟哩,还要四五天哩。”“没事,就卖我一点嘛,我不想大老远白跑一趟。”女子说,“不行,不能卖,瓜没熟,口感不好,砸牌子、坏名誉的事,我不能干。”眼瞅着姑娘有点急了,老刘朝老伴说道:“帮姑娘拿点家种的西葫芦,绝对比外面的好吃。”

大棚种瓜是老刘发家致富的新门路,村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村民在自家的田地上免费搭建大棚,老刘没掏一分钱,心里很是高兴。虽然老刘种了十多年瓜,但是在棚里种还是首次,于是他暗下决心誓要搞出名堂来。

眼下的老刘今非昔比,整天琢磨如何扩建大棚,但老伴和女儿都不同意,一方面心疼他年龄不饶人,另一方面种瓜是件辛苦活,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是有二十多年的务农底子,一般人委实做不来。上庄村拥有黄河独有的沙地优势,适宜种瓜,最主要的还要管理勤快。烈日当空,大棚里温度高达40摄氏度,妻子马俊在棚里人工授粉,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由于大棚面积大,人工授粉得十几天才能全部完成。妻子马俊说:“乡下没那么多高科技,只有靠双手,虽然累了点,但是欢乐无穷。”

除了种植甜瓜,老刘还发展了“副业”,种植西瓜。奈何西瓜只有一次收成,不像甜瓜可以收成两三次。每份辛苦都应该被尊重,每份收获都值得被庆祝,老刘的瓜香甜美味、唇齿留香、远近闻名,恰逢成熟季,离石、柳林,陕西清涧、吴堡、绥德的粉丝都会提前打电话预定。去年,老刘的大棚种植年收入10万元,老刘高兴地说:“要不是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哪能这么好哩,更别指望给两个儿子娶媳妇哩。”

据上庄村第一书记王靖介绍,靠种瓜致富的老刘不仅是种瓜模范,还是和谐之家。如今三个女儿已出嫁,时常带着外孙住娘家,两个儿子、儿媳都在太原工作,老两口的生活充实而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