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农业稳步迈台阶,依托农业产业化,带动56万户、185万农民脱贫增收,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初步形成了岚县马铃薯、兴县小杂粮、交口食用菌等一批产业扶贫开发基地县。
农业供给侧改革,涉及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生产方式、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其中核心和关键有两个:第一是生产,第二是销售。
生产上,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优质、安全、绿色的好产品。我市农业产业化,就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杂粮,大力发展谷子、糜子、豆类、马铃薯。
市场销售上,则是把产品变为商品、实现优质优价销售。这方面,全市工作相对滞后,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没有真正打响,优质产品还难以实现优价销售。绿色谷子农户平均售价仅为2.3—2.4元/斤,比普通谷子仅高出0.12元/斤左右;绿色马铃薯大部分农户仍然以普通薯价格出售,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面对全国农产品总体处于“过剩经济”的时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坚持打好“四字诀”,做好农业大文章。
坚持“好”字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好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好产品,肯定不愁卖。
做好“加”字诀,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龙头企业是有效对接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的重要载体,其转化农产品,形成有效增值的能力不可低估。
加大“引”诀,就是积极引进大采购商、大批发商。深入推进吕梁农产品进北京、进太原、进高校活动,力争与高等院校、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大采购商建立直接供货合作关系,加快吕梁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抓好“扶”字诀,以政策激励为手段,积极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这是为农民产品销售“铺路架桥”“穿针引线”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