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老姚的档案情

□ 雒小平

老姚,名叫姚长青,是离石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去年7月,他把自己珍藏的音像资料全部捐赠给吕梁市档案馆,在捐赠仪式上,老姚动情地说:“我的‘宝贝’终于找到好‘婆家’了!”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酷爱摄像的姚长青,就自费购置了一台摄像机。那时,摄像机属于稀罕物,也属于奢侈品,但因为太喜欢了,年纪尚轻的他,一狠心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了尽早掌握摄像技术,他又是拜当地电视台记者为师,又是远赴北京、长春、西安等电影制片厂学艺,摄像技术突飞猛进增长。作为市内小有名气的摄像师,姚长青长期活跃于吕梁市摄像界,在他的镜头里,不仅记录了多位国家领导人视察吕梁的重大活动,也聚焦于寻常百姓的寿诞婚宴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吕梁20多年间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城市的沧桑变迁。

时光如流,一晃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这时摄像技术已进入数码时代,老姚顺应潮流逐渐淡出了摄像界。但他倾注了全部心血摄制的上百件音像资料,却成了他心里的最大牵挂。留着吧,既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自己也条件有限,要保存好它们是个大问题。局外人不知,这些老胶带十分的“娇气”,一旦保管不妥,受潮变形不说,还会出现掉磁、粘连,导致前功尽弃。为此,老姚专门定做了一套保存柜,定期对胶带盒进行翻放,每年还要倒一回带子,生怕胶带有丝毫受损。

操心费力,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应给“宝贝”们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使物得其所、物尽其用。

去年,老姚听说市档案馆完成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具备了防潮、防磁等多项功能,于是“借机”几次前往参观访问。经过一番仔细的“明察暗访”,老姚认定这里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工作人员又都极为认真负责,把“宝贝”们交给他们是一百个放心。经过反复考虑,老姚最终下定决心,将自己精心收藏的175件资料,如数家珍一般全部交给市档案馆收藏。

老姚捐赠的音像资料,包含着一个时期的文化信息,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吕梁市档案馆馆藏个人捐赠音像资料的一项空白。为了表彰老姚的善举,吕梁市档案馆专门举行了“姚长青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并为老姚颁发了收藏证书。

亲眼看着自己珍藏了近40年的“宝贝”一件件被工作人员登记入柜,感觉就像自己的千金闺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婆家,老姚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在了心底,原有的轻松和幽默又回到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