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民间游戏的特点和教学价值

□ 张淑琴

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会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活泼,更加接近于生活,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年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些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地区性和独特的民族性。这里就自己对民间游戏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价值谈一些看法。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三、幼儿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

幼儿民间游戏有的是徒手进行的,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玩,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废旧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小石子、小木板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

四、幼儿民间游戏易学、易懂。

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

五、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

六、民间游戏实用性强。实现了节能生源的良好作用。

民间游戏的操作材料大部分为自制品,制作材料为废旧物品,如沙包是用碎布片做的、高跷是用奶罐做的、编织材料为玉米皮、芦苇等,这些材料来源于大自然,既不用花高价钱购买,又无毒副作用,实现了节能生源的良好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以及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幼儿可以通过玩民间游戏来培养健康、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

民间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和体能,幼儿愉悦的情绪、坚韧的意志、健康的心理也同时得到关注和锻炼。如“1桥”游戏。游戏之前,老师先示范了游戏的玩法,主要是手的搭法,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跃跃欲试。终于到玩的时间了,老师给他们分好三人组,谁抬轿子,谁坐轿子交由他们自己分工。“我和豆豆比较高,乐乐你小一点,就坐轿子吧! ”孩子们知道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化组合, “轿夫”很有成就感,他们就商量着轮流当。整个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看着他们期待的样子,老师们也很快乐,没想到都没用什么现代玩具,徒手做的游戏也能带给他们这么大的快乐。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可以看出,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幼儿的体能和动作得到了发展,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更是自由地得到发挥;在成功游戏后,孩子们心里的快乐感受对于他们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是极为有利的。

此外,民间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作用更为突出。首先,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胆量的锻炼。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的说话。其次,在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这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作者系兴县蔡家崖中心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