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脱贫攻坚

柳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本报讯 食用菌产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业产业扶贫的转型项目。今年以来,柳林县不断健全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从政策、金融、技术方面全方位扶持,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逐渐探索出一条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柳林县食用菌产业2001年起步,多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极为缓慢。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全县有食用菌研究协会1个,食用菌种植户15户。种植户分布在5镇5乡,栽培量较多的是三交镇和穆村镇,品种以平菇和香菇为主。2019年全县平菇入种约55万棒,年产量约563吨,年产值337.8万元;香菇入种约4万棒,年产量约60吨,年产值约84万元。平菇主要以鲜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城;香菇以鲜品、干品和腌制品的形式,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带动了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去年以来,柳林县积极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设施农业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建食用菌大棚,给予每亩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自主发展设施黑木耳产业的,对种植户给予每棒1.5元的补贴;对规模大、管理运行好、综合效益高、带贫益贫好的主体另外实行“以奖代补”。多种奖补措施,降低了产业准入门槛,极大地调动起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创新金融扶持方式,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围绕全县农业产业规划,金融部门强化衔接,创新扶持方式,不断增加农业产业专项贷款业务,对新建食用菌大棚贷款,明确给予1年的贴息服务,同时简化了相关贷款手续,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先期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柳林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筹备成立了柳林县食用菌研究协会,先后组织 110余名会员去中阳县车鸣峪乡香菇基地和木耳基地进行了学习参观,并邀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郭尚对全县食用菌种植者和拟种植者进行了培训,为柳林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强化了行业技术交流和新品种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

针对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产销机制不畅,标准化生产基地进展缓慢,没有形成“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良好局面等诸多问题,柳林县对标对表、聚智聚力,力争将设施农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努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向品种多元化、技术高效化、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确保带动群众稳定脱贫。 (景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