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肖玉璧因为贪污,开小差,甚至叛变革命,被判处死刑。毛泽东曾为肖玉璧提供过供应给自己的牛奶。但当他收到肖玉璧的求情信后,未认可个别领导的慈心,毅然支持法院的判决。之后,陕甘宁边区的贪污腐化率大幅下跌。
如果当时毛泽东为肖玉璧求情的话,肖玉璧完全可能免于死罪。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底下干部会不会也包庇,其他功臣会不会也跟着犯罪,人民会怎样看待毛泽东、共产党,毛泽东、共产党还会打下江山吗?答案绝对是不容乐观的。
制度虽然是集中众人意见产生的,并由众人遵守的。但是,因为领导是管理者,一方面他可以执行制度,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利用公权力,比较容易地不执行制度;不仅自己不执行,还可指使别人不执行,而且他受到惩治的可能性相对小些,从而起到示坏作用。所以,领导成为制度执行与否的关键。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就容易执行,整个单位、政党、国家就会有序运转。领导带头不执行,制度就形同虚设,整个单位、政党、国家就会混乱不堪,失去善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作为领导,一定要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制度执行意识,以制度为大,不把自己当成制度,深刻认识培根说的“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的道理,把执行制度作为一种基本素质和领导手段,肩负起领导的责任。
社会处处是制度,不知道制度就谈不上执行制度。领导作为管理者,更需要熟稔于制度。这就要求领导抽出时间,加强自身的制度学习;倡导学习,培养专业型干部并善于使用专业型干部。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全员都掌握制度,按制度办事。
明朝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有言: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领导必须增强执行力,不为阻力所惧,不为情谊所动,不为利益所惑,一切以公为标准,一切以制度为标准,杜绝一切私心杂念,使制度得以执行。
要执行制度还要有不执行制度时的限制性设计。比如内部要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杜绝一言堂。对不执行制度者要有外在力量的惩戒措施,使领导行有所惧。要让人民起来监督,接受人民的正确意见。
当然,执行制度的领导往往会受到违反制度者的仇恨,容易受到不解、辱骂、纠缠、诬告、身体攻击、生命威胁、考核差评等等,这种情况下,上级就要为担当者担当,制度要为执行制度者撑腰,这样,才能让领导勇于执行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领导位置关键,作用关键,应该做好“关键少数”,为制度执行作出关键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