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作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既能发展地方经济,又能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全市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着市场低迷,外需不振的困境,融资成本高,创新动力不足,生存环境逐步恶化,迫切需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记者走访部分小微企业发现,一些小微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研发力量不足,缺乏“专、精、特、新”的产业特色。传统小微企业,包括文化传媒、工艺美术、旅游文化、农家乐等小公司、小作坊、小农场,缺少必要的经营发展战略意识, 难以有效培育出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经营成本持续增高,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薪酬上升、税费负担居高不下,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要多管齐下,有的放矢,着力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文化服务,把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创意研发、创业辅导服务、产品市场开拓等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服务支持范畴。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营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小微文化企业的创造活力。通过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资讯、公共技术、金融服务、创意研发、项目对接、展会交流等模块,促进线上线下投入运营,为小微文化企业打造“一门式进入,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内设立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标准厂房等的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安全生产与经营条件等。
出台政策打通融资路径。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应建立主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中心,设立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主要投资小微企业。研究出台鼓励投资企业支持小微企业的激励制度,支持投资企业加大对孵化器类企业投资,对投资小微企业的项目进行跟进投资等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统一组织、统一担保,捆绑发债、分别负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相关制度设计,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