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脱贫攻坚专刊

万众一心决胜脱贫攻坚

□ 梁瑜

这些日子,临县白文镇赤普浪村脱贫户薛侯将在香菇种植大棚内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到棚里来,晚上8点回家,出菇的时候得连夜干,1年要干5个月。薛侯将说:“政府想方设法帮我们脱贫,咱不能坐着不动靠人推,生活最终还得靠自个儿。”

薛侯将的一席话,折射出的是新形势下脱贫户们的内心愿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我市脱贫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脱贫标准提高,脱贫对象规模和分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脱贫攻坚亟需在思路、方法上做出新调整,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万众一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来。

干部要当领头羊。通过宣传和培训,各级干部要掌握“扶什么” “怎么扶”的能力和方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培育群众的自信心,鼓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勇气,摒弃“坐等扶贫”的陋习,从而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抓扶贫的良好氛围。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志向和志气,激发他们树立吃苦耐劳、勤劳致富的良好品格。县、乡、村基层干部也要下决心立大志,把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主要“志向”,干部先谋到想到,才能引导群众跟进做到。

贫困人口广泛参与。形成贫困户参与的新机制,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帮扶带动贫困户,建设脱贫致富产业,有效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

尽快形成两大新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贫困村建设种植、养殖、农产品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劳力和国家投资等现有资源折股量化,由企业为主经营,县、乡、村三级监督运行,贫困户取得劳务收入和股金分红,从而稳定脱贫。

集体经济带动模式。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村委与合作社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折股,吸收全体村民以土地、劳力和国家投资等现有资源折股量化入社,县、乡、村三级监督运行,形成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合作社,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