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民主与法治·10期

找准定位依法履职尽责展现 新时代人大工作新担当新作为

□ 白鹏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找准定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高质量依法履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制度优势,以奋斗姿态展现新时代人大工作担当作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人大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坚决维护党委领导地位,认真贯彻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自觉做到与党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一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严格执行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三要坚持落实党委决策与服务发展相结合。四要加强政治建设。

二是把牢法治航向,推动特色立法。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设立具有吕梁特色的管用之法,以法治力量捍卫“碧水、蓝天、净土”、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城乡规范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要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将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要对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议、计划、议案等进行认真的审查把关,起到“定向”和“纠偏”的作用。要坚持多方参与,通过广泛的立法调研论证、征集立法项目、征求立法民意、法规审议意见等方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寻找立法决策的“最大公约数”。

三是聚焦监督职责,强化使命担当。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的实施、政府重点工作的推进和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监督。要紧扣经济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开发区建设、“三个一批”、增量配电改革等大事要事和改革事项,抓住财政预算执行、重点项目建设、新城建设等具体事项持续发力,加强对部门预决算的重点审查、预算联网监督和国有资产的监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项报告审议和跟踪问效,持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推进“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大力开展宪法法律的宣传教育,同时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四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激发履职活力。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创新举措、拓展平台、完善机制、组织活动,主动引导代表谋事,积极服务代表干事,努力保障代表成事,促使代表依法履职。要加强培训,让代表“有能可为”。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结合代表活动主题,采取组织外出学习或参加履职实践活动等形式,并依托线上线下履职阵地,有重点的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实现在学中干、干中学,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搭建平台,让代表“有家可回”。搭建好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活动日”等主题活动,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会议、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等制度。组织活动,让代表“有事可干”。组织代表参与人大的视察、调研及评议等,对代表发出倡议,号召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去。健全制度,让代表“有责可履”。要制定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等,对代表人代会期间和闭会期间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规范管理,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广大代表依法履职、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