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脱贫攻坚

滴滴山泉水 款款扶贫情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派驻三任书记扶贫纪事

□ 杜帅 马震

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号召,先后派遣三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进驻临县“西北旱码头”兔坂镇,扎根贫困帮扶点槐洼村,以党建统领扶贫工作为出发点,以精准扶贫为落脚点,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模式,着力聚焦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了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省、市、县三级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临县,山西省第二人口大县,因河得名,因旱而贫。这个国定贫困县,享有“中国红枣之乡”之美誉。因为干旱,临县人民勤俭节约,惜水如金。三任书记倾心扶贫,与百姓结缘,在保障人畜饮水方面,演绎了第一任书记疏水、第二任书记挖水,第三任书记挑水的生动故事。

A 发扬愚公精神 疏水入户的樊书记

樊荣华,兴县人,在晋绥革命老区的红色故土长大,雄伟的黑茶山铸就了他宽广的胸襟,潺潺的湫水河陶冶了他细腻的情怀。2015年9月,担任吕梁市分行营业部主任的他,勇挑重担,只身一人来到临县兔坂镇槐洼村开展扶贫工作。那是一个位于乡镇西南部17公里的小村庄,沟壑纵横,墚峁连绵,入村那天,全村245户725位乡亲们,盯着他憨厚淳朴的面庞,听着他平易近人的嗓音,亲切地送给他一个崭新的称呼:樊书记。就这样,在传递烟卷的指尖,在嘘寒问暖的话语间,樊书记走马上任了。

第二天,早早起床的樊书记,站在一棵枣树下,眺望着远处的山丘,心中勾勒着扶贫的蓝图。这时,一位挑着扁担的村民路过。通过攀谈,他得知村民每天都要去三里开外的水井边挑水,且家家户户如此。“这可不行”,樊书记皱紧了眉头,迸出了沉重的四个字。

看似寥寥的一句话,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樊书记开着他的那辆黑色的桑塔纳,跑乡镇,访政府,一边积极向市分行汇报情况,一边密切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欣慰的成果,最终由临县政府主导、县水利局主办,施工完成了项目总投资约80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入村到户,解决了村民几十年来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使全村百姓喝上了清澈健康的自来水。2018年9月份,樊书记又用第一书记经费投资了1000多元,维修了所辖自然村下庙村的抽水泵,解决了抽水设备年久失修的问题。2018年末,樊书记又积极争取到农发行总行4.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修缮水井,彻底解决了汛期水源遭受污染的问题。

驻村三年半的时间里,疏水入户是樊书记最大的功绩。2019年正月里,樊书记卸任的告别仪式上,养猪贫困户高四士深情地说:曾经家里的肥猪吃水,是我用扁担挑出来的,肩膀上的水泡就是见证。如今因为有了樊书记,在家取水不再是梦。当他要把4头猪娃子送给樊书记以表感激之情时,樊书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猪娃子四百块钱一只,一分钱也不会少!攥着手里的钞票,高四士目送樊书记开着那辆刮痕累累的桑塔纳,渐渐消失在远方。

B 急村民之所急 挖井添水的马书记

马震,助力吕梁市分行拓展产业扶贫“吕梁模式”的业务骨干,在2019年正月初七节后收假的第一天,被市分行党委任命为第二任驻村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秉持凝神、精心、尽力的工作态度,积极打造作风扎实、精明干练的扶贫队伍。在村支两委及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上下形成干群同心、同舟济困、群策群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上,为该行扶贫工作留下了一抹别样风采。

上任第一件事,摸底调查,了解饮水问题基本情况。2020年3月份,按照临县“决胜十个清零百日攻坚行动”工作要求,他聚焦饮水安全,深入槐洼村深井源头,就村民吃水难、饮水工程管理员反馈抽水难的问题进行实地取证,通过与村抽水员座谈,他了解到该村生活用水为泉水,由岩层渗出,汇入深井后,定期用水泵抽到距井3500米远的水塔,再由抽水管理员抽至村民户内。2019年该村常住60户村民吃水320吨,除了4户养殖户为用水大户外,平均每户一年用水约5吨,这个水量远远低于抽水员与村委签订合同的15吨/户/年,村民怨声载道,而抽水员自述水位连年下降,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地排查,掌握抽水源头实际情况。该村水井位于村委会南1公里处的深沟处,四面页岩环绕。他和工作队队员伏身攀梯进入深井。该井见方约15平米,井深约4米,蓄水量约60吨。调查发现,当时水位约1.5米,立式水泵的抽水孔距井底约1.2米,这意味着抽水孔以下的约18吨的水常年无法抽取。他标记了当时水位,拟计划两天后再次调查水位,由此估算出水量,从而推算抽水员抽水频率的合理性和修筑新井的必要性。

协商研讨,制定工作方案。村民的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大事。为了准确把握新建水井方案的可操作性,他邀请镇政府分管水利的有关领导亲临指导。他于沟壑间、深井边、大树下,为村民答疑解惑。随后召集村民代表召开村民大会,协商研讨新筑水井方案,村支书和村主任表态,如果能向农发行申请到专款,他们将带领村民办好此事。五月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向市分行一把手进行了专题汇报,市分行党委书记张建营同志表态鼎力支持该项工作,并承诺拨付预算工程款3万元。

齐心合力,挖筑新水源。走到田头,就走到了老百姓的心头。在争取到资金的情况下,马书记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他卷起裤腿,和村民一起挖土;他坐上谈判桌,和泥沙供应方一起讨价还价。从下料地到施工地,短短20米,但是山路崎岖,异常难行,村委出10元/袋的运料费给搬运水泥的村民,有的人嫌价格低,他就出面苦口婆心地给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泥瓦匠休息间隙,他就操起抹盘和抹刀,干起了在县城没干过的活儿……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从固底到封顶,他出力献智,最终迎来了新井的竣工,也赢得了全村的赞许。

C 想村民之所想 挑水助人的高书记

高小林,吕梁市分行独立审查官,2020年6月担任市分行派驻扶贫村第三任书记。这个曾经给军分区司令员开过车的毛头小子,如今已是“知天命”年龄。他性情质朴,乐于助人,非常关心村民的用水问题,被誉为“挑水书记”。

七月的一天,雷声阵阵,大雨滂沱。坐在办公室翻阅资料的高书记,看到一位手提塑料桶的老大娘,急匆匆地跑进村委大院,将桶放在彩钢瓦的屋檐下。他急忙招呼老人进屋避雨,询问下才得知当下虽然自来水已入户,但是村里年长的乡亲过惯了勤俭仔细的生活,早已养成接雨水洗衣物的习惯。

从此,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只要看到阴云密布,高书记就来了精神,迅速将村委里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放到屋檐下,大雨过后再一担一担地挑给附近的年长者们,看着他结实的臂膀,听着那哗哗的水声,老婆婆们爬满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儿,不停地颔首赞许道:真是个好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