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20日凌晨,寒风凛冽,星月无光。
国民党杭州陆军监狱后院的刑场,响起一阵杂乱的枪声,七位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之中。这时,负责监刑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清党”科科长何秉达,得意地走到最后一位革命志士面前,狞笑着说:“张先生,你看见了吧?这就是你们共产党人的下场,这儿就是你们的天堂。此时此地,不知道张先生有何感想?”
被称作张先生的这位共产党员,就是张叔平。
张叔平(1897-1928年),原名张秉铨,乳名八八,化名张农、张石州,字叔平,出生于山西省永宁州大武镇(今方山县大武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8岁时,父兄省吃俭用,将他送入本村私塾。张叔平性格坚毅,勤奋好学,深受师友嘉许。然而因家境窘困,14岁那年,张叔平被迫中途辍学,回家务农。这个时候,焦四则、海泉则在方山领导农民起义,倡导抗捐抗税,除暴安良。受其影响,年幼的张叔平,暗暗萌发了抱打不平、拯救天下的人生志向。
1914年,在亲友的资助下,17岁的张叔平考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贺昌中学前身),开始接触《康梁文抄》《孙文学说》《章太炎文集》等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满腔热情,张叔平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编印传单、书写标语、发表演说,动员人民起来参加反对袁世凯卖国求荣的斗争。
1917年,他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他很快结识了王振翼、高君宇、贺昌等革命青年,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反复认真研究各种主义,执着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协助中阳人雷梦麟(瑞尼)将原来的天津大公报太原分馆改组为觉民报社,同时和同学们筹资开设文具书报贩卖部,秘密翻印和销售《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俄国革命纪要》等马克思主义书刊,又利用假期探家之际,与好友集股筹资,在离石城内开办觉民书社,销售各种进步书刊,传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在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晋西北一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23年,26岁的张叔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太原团地委进行改选,张叔平被选为团地委委员,并于同年夏天经高君宇、王振翼介绍,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和侯士敏、李毓棠、潘恩溥等组成了太原第一个党的小组。这年暑假,高君宇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由北京返抵太原,筹建山西地方党的组织,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刚刚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张叔平被选为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傅懋恭(即彭真)、纪挺梓任委员。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张叔平和太原支部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晋南、晋中、晋北的十余个县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1925年春,阎锡山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借口抵御冯玉祥、胡景翼所部国民军进兵山西,在“保境安民”的幌子下,大肆扩充军备,将他的晋军由2个旅扩充为4个旅,年度财政预算由700万元猛增到2000万元,这增加的军费自然是要老百姓出的,于是阎锡山决定在山西全省农村征收房税。上边一声令下,下边的各级贪官污吏趁机横征暴敛,这给本来就被各种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时间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出身农家、深知农民疾苦的张叔平,面对如此暴政,怎愿坐视不理。他召集其他同志,决定通过省学联的合法形式,推举学生代表前往督军府请愿,同时发动太原市中小学校学生罢课游行,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房税斗争。经过精心组织,5月18日,太原市各校学生聚集在文瀛湖公园。随后,在张叔平和其他学生领袖带领下,他们捣毁了为虎作伥的省议会,接着前往阎锡山督军府请愿,并捣毁了助纣为虐的省政府秘书贾景德等三个贪官污吏的公馆。面对群情激昂的学生大军,阎锡山无可奈何,只好当场下达了取消房税的手令,反房税斗争取得了胜利。
不久,张叔平来到上海,担任了中共上海区委杨树浦区部委书记。1927年1月,上海总工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不料,会议中间,被巡捕房爪牙“小滑头”探听到了,“小滑头”立即跑到巡捕房告密。结果,当蜂拥而来的敌人将会议地址包围的时候,与会的百余名工人领袖都毫无戒备,全部被敌人抓获。当时张叔平在窗子边坐着,他不顾危险,当机立断,跳窗而出,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并即刻开始了营救工作。他将情况告知所有的工会组织,由各工会向资本家施加压力,要他们前去保释被捕的工人领袖,否则就进行全市总同盟罢工。在工会的强大压力下,资本家们纷纷出面向巡捕房要人。到晚上9点,所有的工人领袖全部获释。张叔平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胆略,赢得了大家的一致钦佩。至于那个作恶多端的“小滑头”,在一个月以后举行的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时,被张叔平当场抓获,就地枪决。
1927年6月,张叔平调往杭州,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兼工人部长。当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4·12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浙江省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张叔平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整顿各级组织;一方面亲自主持制定了“以恐怖还恐怖”的行动计划。他选调党团骨干和工人纠察队中的积极分子,组成了“红色恐怖团”,惩处了大批国民党反动分子和无耻叛徒。一时间,群众深受鼓舞,敌人胆战心惊。
然而,由于叛徒葛耀祖(葛潜)的出卖,张叔平夫妇和陈定观夫妇,不幸于当年7月被捕。抓住张叔平后,敌人欣喜若狂,满以为从一个堂堂的共产党省委负责人手中定会获取许多重要情报,从而把中共浙江省党组织一网打尽。敌人对张叔平严加审讯,施以压杠子、坐电椅、灌辣椒水、上老虎凳等各种酷刑,打得他遍体鳞伤,还压断了他的双腿,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张叔平化名张石州,坚称自己是上海老怡和纱厂的职员,携眷属来杭州旅游。党组织积极进行营救,然而,由于叛徒葛耀祖指认,张叔平的身份无法隐瞒,党组织的各种营救努力均告失败。当自知出狱无望后,张叔平一反平日的沉默寡言,他利用庭审、放风等各种机会和场合,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残杀共产党人的罪行,鼓励狱中难友坚持斗争,保持革命气节。
凶残的敌人见从张叔平的身上榨不出什么油水,决定将他秘密处死。
张叔平获悉这一消息后,通过狱中难友给妻子范介宝寄出一封绝笔信,嘱托她代他向“母亲”(党组织)致意,并转告“母亲和亲友”:“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出国深造去了!”充分表现了张叔平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
1928年1月28日凌晨,张叔平和七位革命志士被敌人押赴刑场。
张叔平鄙夷地看着这个满脸得意的国民党官员,从容地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哪怕上断头台;为劳苦大众的解放,甘愿背十字架!”
“好啊!那我就成全你了!”恼羞成怒的何秉达狂叫一声,喝令刽子手将张叔平拉到城墙边,用早已准备好的八寸长的钯钉,将张叔平的双手双脚钉在了城墙上。热血喷涌,张叔平奋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张叔平视死如归的凛然壮举,使敌人惊慌万状。准备钉住张叔平心窝的最后一枚钯钉,也从刽子手颤抖的手中跌落到了地上。一向自诩为杀人魔王的监斩官何秉达也惊得面如土色,气急败坏地连声狂喊:“开枪!快开枪哪!”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年仅31岁的张叔平烈士,像尊大理石塑像似的紧贴在城墙壁上!
浩气长存,青史生辉,张叔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壮歌。 李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