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忠诚铸英魂 精神传万代

——交城县第一位中共党员郭萱烈士的生平事迹

左起第九位为郭萱。图片由1936年太原临时训导院管理人员摄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交城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党员同志,来到了位于交城县城头村的郭萱烈士纪念地,瞻仰烈士的光辉生平,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

郭萱烈士,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交城县的第一位中共党员,他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弃笔从戎,毅然参加革命,抗击日寇。1940年9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他铁骨铮铮,不畏酷刑;他信仰坚定,不诱官禄;他党性胜于亲情,告别年轻的妻子,吻别刚刚满月的女儿,舍身赴难,慷慨就义,年仅26岁。

我们要学习他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思想,学习他毕生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学习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郭萱烈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郭萱,字寿畛,1914年6月出生在城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郭萱在幼年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苦难的童年。1929年,15岁的郭萱考入太原友仁中学,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30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以下简称国师)。在学校,郭萱是一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郭萱能弹会唱,能写会画,在学校除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积极协助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抗日救亡的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多次表扬。郭萱思想上要求进步,树立了远大的革命理想,在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1931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国民师范学生会负责人之一。

1931年12月18日,郭萱和同乡石思明同学一起参加了太原爱国学生向山西省国民党部请愿的爱国学生运动,郭萱担任纠察队员。随后,郭萱又参加了反对日本侵占东北,声援马占山、赵尚志率东北义勇军抗战的爱国抗日行动,并报名参加了学校义勇军,随时准备开赴东北抗日前线,与东北义勇军并肩作战,后学校义勇军遭到阎锡山的极力反对,被迫宣布解散。

1932年1月,郭萱受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委派,利用寒假期间,回交城发动抗日救亡运动。郭萱和石思明回到交城后,秘密联系杜家庄学校教师张敏曾(成村人)、皮毛工人公议社领导吕昌福、交城商界代表乔万福等,进行秘密策划和准备。经过几天的准备,正月的一天,城关各学校的师生、工人和商人300多人走向街头,进行示威游行。一边高呼“日本侵略者从东北滚出去,打倒日本侵略者”等口号,一边高唱《五月的鲜花》《流亡三部曲》等歌曲,口号不绝,歌声嘹亮。大家抗日救亡的激情十分高涨,游行队伍从城内东正街走到东关,再从东关走到沙河街,不时有群众加入到游行队伍中,田家山的王业等群众也参加了游行。参加游行队伍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冲散县政府警察的阻拦,到了国民党县党部大院(文昌祠)。他们发现县党部大院空无一人,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早已逃之夭夭。愤怒的工人和学生,捣毁了县党部的牌子,砸碎了县党部的玻璃窗户。此时,郭萱和石思明、吕昌福、王华卿(学界知名人士)、乔万福等研究,成立了交城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并在原国民党县党部门口挂上了牌子,交城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办公的地址就设在大院内。抗日救国会的宗旨是“团结各界抗日团体,敦促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收复东北三省”。抗日救国会成立后,郭萱和石思明抓住有利时机,散发传单,刷写标语,还利用交城的集会和演戏的机会,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郭萱和石思明开学返校后,抗日救国会停止活动,但这是交城县历史上第一次抗日救亡运动,唤醒了广大民众,为以后交城县进一步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郭萱返校后,于1934年5月参加了国师反对会考的活动。当时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冀贡泉、国师校长冯司直提出复古会考制度,让初师、中师毕业学生参加会考。这一决定引起全校师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强烈不满和反对,郭萱愤怒地对同学演讲:“目前国民党对我苏区实行军事围剿,而学校让我们会考,这是学校对我们学生的思想统治,迫使我们学生埋头苦读,不闻政治,不闻革命耍的鬼花招”。这时郭萱发动石思明、许齐之、段兴汉、周甫川、左生辉等同学积极参加反对会考的斗争。下旬,国师学生会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了有700多人参加的学生大会。会上,当时任学生会成员的郭萱和地下党员,建议增加临时动议,联络其他中等学校学生反对会考,成立国师后援会,并指定石思明提出临时动议,当石思明同学提出临时动议后,全体学生表示坚决赞成。会后,正式组成国师学生后援会,并声援了太原其他中等学校学生反对会考的斗争。在反对会考斗争中,郭萱还参加了去省教育厅的请愿。请愿学生和阎锡山派来镇压学生的军警发生了冲突,并造成了流血事件,使阎锡山大为震惊,迫使省教育厅做出了让步,反对会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35年,在校期间,郭萱加入反帝大同盟,并担任该同盟的负责人。年底由于郭萱直接参与了山西支援“一二?九”运动的活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散发革命传单,1936年春,郭萱被逮捕,关进了山西省陆军监狱,后转太原反省院。在狱中,郭萱继续宣传革命理论,秘密组织狱友学习革命有关的内容和知识,与阎锡山当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7年春,由于阎锡山被迫开始接受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中共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迫使阎锡山将郭萱等一大批政治犯释放出狱。

郭萱出狱后,参加了山西省牺盟会在国师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郭萱报名参加祁县国民军士二团,任连政治工作员。9月,决死二纵队组建时,任三大队九连政治工作员。1938年8月,任游击九团三营营长。不久郭萱随团部进入洪洞、赵城一带。郭萱率部队刚到,驻店头村的七连就遭到日伪军400多人的突然袭击。郭萱得知情况后,迅速做出迎战部署。郭萱率七连正面迎战,让营教导员王美唐率八连从苑川村出发,沿着南山梁插向敌军左翼;营副曾鸿义指挥九连从苑川堡出发,沿着南山梁插向敌军右翼。当敌人大部队行进在庄稼地里的凹道上,骑着大洋马的日军指挥官显露出来,郭萱一声枪响,敌赵城守备队长松田中尉应声落马。郭萱率部队与敌军激战两个多小时,毙伤、毙死敌军十余人,余敌狼狈逃回赵城,紧闭城门。这次战斗是九团初到赵城的第一次战斗,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河东人民对敌斗争的勇气。为此二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对三营发布了褒奖令。这次战斗不久后的一天,郭萱带几十名战士执行完任务返回驻地的时候,突然和近百名敌人相遇,紧急关头,郭萱当机立断,一马当先,率战士冲入敌阵,展开了一场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恶战。厮杀中,郭萱的左手食指、中指被打断半截,但郭萱仍和敌军英勇搏斗,亲自从敌军官手中夺得一支二八盒子手枪,并把敌军官处决。这次战斗歼敌大半,余敌狼狈而逃。这次战斗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我军作战的勇气,打击了敌人的威风。郭萱指挥作战果断,机智灵活,骁勇善战,尤以打近战、硬战而闻名洪洞、赵城一带,成为河东威震敌胆的一名虎将。

1939年初,九团改编为工卫旅二十三团,郭萱仍任二十三团三营营长。秋林会议期间,团部选派郭萱参加秋林第三期集训。在集训期间,旧军官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收买新军干部,瓦解新军。郭萱坚定拒绝引诱,毅然返回部队,表现了一个坚定革命者的高尚气节。

1940年后,部队转战到交城、静乐、岢岚一带从事武装斗争和民运工作,郭萱兼任工卫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其间,郭萱在交城县城、西营、城头、成村一带经常与二纵队四团敌工科科长徐正国(交城燕家庄人)和地下人员王有山秘密研究对敌工作,积极为部队开展民运工作。同时郭萱多次深入距交城五里地的成村,与交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和成村村长、地下人员张敏曾,秘密领导和组织了“红灯市场”,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部队军需物资的紧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9月的一天,成村村长张敏曾接到敌人要到成村搜查的紧急情报,他将正在成村开展工作的郭萱迅速藏身村外的苇地里。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郭萱被日伪军逮捕,关押在县城监狱。在狱中,敌人对郭萱酷刑拷打,暴力逼供,但郭萱铁骨铮铮坚贞不屈。后来敌人又改为软化劝降,以高官厚禄引诱,摆下了酒宴,但郭萱怒不可遏,推翻酒桌,痛斥日军侵略罪行,高呼宁死不做亡国奴。敌人黔驴技穷,当晚将郭萱押到县城下庙,残酷杀害。暴戾的日寇,竟将郭萱的遗体秘密处理掉,致使部队和家人连烈士的遗体都无处寻找。 李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