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王卫斌
防震减灾,就是为群众打开幸福的门,关上灾难的窗。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化解灾害风险转变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程为载体,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综合减灾防灾自救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治理机制,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地震监测水平稳步提升
近几年,我市通过“一县一台”建设,不断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先后建成了交口、文水、兴县大地电场监测点,孝义、交城、市地震局水位观测点,离石、汾阳钻孔形变监测点和市地震监测中心。配合省地震局完成了山西强震动台网交城、临县、中阳、汾阳强震动台网建设。初步形成了水位、形变、地电地震等地震观测网络体系。每天定时向省地震局报告网络运行情况和宏微观异常情况。每周、月、季、年召开震情分析会商会,分析研判地震趋势。全年编写周会商52期、月会商纪要12期、年度会商分析报告1份。
全市前兆监测设备运行率达到了98%,地震观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观测资料达到省地震局要求,协助省地震局完成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6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配合省地震局专家完成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28个速报点的环境复核工作。制定了《吕梁市2019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充分利用高科技通讯工具,及时掌握地震活动图像的细微变化,发现、落实、收集和分析各类地震前兆信息。
地震灾害风险排查治理稳步推进。地震小区划成果在吕梁新区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交城县政府投资370万元,委托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对交城断裂(交城段16公里)进行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发现断层断面错位达6.5米,打破了吕梁无7级以上地震的传统思维,为交城城乡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的科学依据。全市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试点60个,共计52万平方米。对排查出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766处,督促整改到位。
应急救援措施日益完善
为提高防灾自救能力,我市多次开展应急演练,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防震减灾日”,各县(市、区)以不同形式开展了青少年演习及灾害的疏散演练、地震突发火灾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及疏散演练、社区小型消防演练、燃气危险情况处理演练。
蓝天救援队、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自救互助能力。从2019年开始,兴县、临县、方山、石楼、交口、岚县6县的各行政村、社区都配备应急广播;气象部门通过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送预警信息,部门联动、密切协作,谱写了一曲防灾减灾和谐曲。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5个。
市县两级政府都建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组织机构,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响应级别、程序以及处置流程。市直37个职能部门、12个大中型企业、96个乡镇(街道办)、376个村(社区)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防体系。
为保障应急通讯畅通,我市先后建立了地震信息短信平台、地震应急信息交换平台、吕梁市地震微信群、无线短波电台网;市财政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4075平方米的吕梁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市具备了综合抗御6级左右、应对相当于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的防震能力。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按本地区地震动参数设计,达到了本地区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完成。
防震减灾宣传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大力拓展宣传渠道,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与日俱增。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7.28”宣传周、科普宣传月等时段,通过各类媒体、挂图、书籍等载体和知识竞赛、讲座、咨询点等方式,开展以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创建了交城、交口2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35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个国家级防灾减灾综合社区、4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电视、报纸、手机微信公众号、广告屏幕等大众传媒成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仅2019年,市县地震部门在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单位楼前、出租车共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100余条,制作防灾减灾宣传版面80余块,张贴宣传画500余张;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地震科普知识30多小时,报社登载地震小常识12次,《吕梁日报》开辟防震减灾知识小专栏6期,县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宣传字幕25次,播放《托起城市安全梦》等地震宣传系列片30多次。全市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散发《防震减灾知识顺口溜》《防震减灾宣传手册》《地震灾害知识手册》图书15000余册,发放围裙、手提袋、圆珠笔等宣传产品3000余件。
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平安。我市正在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防震减灾措施,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