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我市各级各单位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真正把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一是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办实事。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反映的是最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根本利益。我市各级各单位“踩准步点”,聚焦“共性”和“普遍”两个重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解决基层一线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抓实搞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对标市委常委进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群众反映问题清单,创新出台了“路长制”警务勤务制度。“一亩三分地”里由“路长”全面负责,“前端固证”“后台审核”,绩效考核与辅警的工资福利、精神鼓励、政治待遇挂钩,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遇到问题“有人管”“科学管”;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向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朋友细心讲解各种农作物与气象之间的关系,指导农民科学把握好农作物种植的气温、湿度等。提醒农民朋友,春季气候较为多变,要随时关注天气情况,做好干旱和低温冷害等灾害预防;孝义市下堡镇结合群众反映的留守老年人、“五保户”无人照顾的现实问题,在市民政局的帮助支持下,引进有资质的社会机构促进下堡镇养老院投入使用。目前,3500平方米的养老院投入使用,而且居住室、餐饮室、图书室、会议室、观影室、医疗室等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极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二是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办实事。只有直面痛点难点,才能摸清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只有敢于直面痛点难点,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新区建设管理中心组织19名包联党员深入重点项目,切实为施工企业解难事办实事,让党旗飘扬在新区项目一线。包联党员将每一项问题明确到领导、落实到科室、细化到责任,全力以赴抓攻坚、求突破、见成效,切实为施工企业解难事办实事。截至目前,为施工企业解决手续办理、阻工扰工等困难20多件;市人社局机关党支部在职党员深入所在社区,开展“政策宣传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就群众最关心的就业、人才、社会保障等政策进行宣传和解答,争做“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社区发展的参议员、文明建设的示范员、公益事业的促进员、困难群体的帮扶员、沟通联络的信息员、社区稳定的安全员”,以实际行动确保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有载体、有内容、有效果;吕梁外事、台港澳事务办充分发挥对外、对台港澳工作平台优势作用,牵线搭桥和,促成电激活相变潜热节能散热器项目落户吕梁。日前,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超能惠普(山西)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该项目签约仪式;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20余名干警组成法律服务团队,走进吕梁泰化集团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听取企业对审判机关的意见建议,为企业中层以上负责任讲解服务转型发展40条、保障企业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为企业进行了“法律体检”。
三是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办实事。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永远遗留。而需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拿出切实举措,将遗留问题解决在当下、化解在现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汾阳市委常委走进社区联系群众办实事,把群众代表反应的社区部分道路排水设施不畅,一下雨就积水严重;社区部分新增设的集中供暖区域,管道铺设后道路未修缮,影响居民出行等城市建设中遗留的民生问题逐条梳理,抓在手上,认真研究,细化任务,跟踪督办,真正解决群众难题,确保群众满意;文水县引深“三零”创建,坚持控新治旧、清隐消患,主要领导带头包联,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解决一批长期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截至目前,政法部门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起;柳林县纪委监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带头办实事、解难题,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及安排部署,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相关部门解决好群众问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拓宽完善“信、访、电、网”立体受理体系,建立完善信访制度,信访各环节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真正做到了解清、分析透、解决好群众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