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学党史悟思想 用好党的红色资源

□ 梁桂连

百年大党,百年历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在全党全国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高瞻远瞩、恰逢其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回望党开天辟地、百年风雨,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凝聚起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意义非凡!

百年大党,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的历史,一部高举红旗、奋勇向前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要吸纳红色资源丰富给养,以红色资源为生动、鲜活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开创事业新局面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是啊,一次次走进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无一不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无一不给人以深深震撼、沉沉启迪。诸如此类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在全国各地很多很多,他们都是记录党百年红色历史的不朽基因库,其形可观、其质可触,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无比的活教材;无数先烈、无数先辈探索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通过这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激昂展示、娓娓道来,让所有观者心灵共鸣,令每个听众久久思考回味,这就是红色的力量、教育的力量!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就来到“屏障陕甘、拱卫延安”、承载昔日晋绥光辉历史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接见老八路、老解放,向晋绥英雄群雕敬献花篮,号召“把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伟大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给老区人民以巨大精神鼓舞。诸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从中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告诫全党同志永远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党的红色资源深沉厚重,中国革命的红色故事见微知著、直抵人心。当年晋绥边区“地雷大王”李有年,兴县廿里铺村人,少时给地主放羊,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担任村民兵中队长。为打日寇、保家乡,他四处求教学艺,成功试制各式地雷及手榴弹,在联防线大摆地雷阵,多次配合120师作战部队出色完成阻敌任务。1944年10月,日伪军再次进犯晋绥边区首府兴县,李有年带领民兵设伏,拉响自制连环雷,当场毙敌二十余人;群众高兴地称他叫“地雷大王”!又如“支前模范”任万生,出生贫苦家庭,12岁起给地主喂猪放羊当长工。1940年冬日寇“大扫荡”,八路军两伤员分散其村中疗养,他像照顾自己亲儿子一样积极、主动承担护理任务;为了躲过鬼子再次袭扰、保证伤员安全,他和老伴一人背一个伤员到山沟躲避,而自家粮食、衣物却被抢劫一空!1942年5月,著名阳会崖阻击战,任万生一连从火线背下3个伤员,并购买松木棺材将3位牺牲战士悉心安葬。他还手把手教战士耕种;部队开拔,他自己掏钱雇上短工,把部队700多垧地一块不落按时耕作;部队归来,吃着糠窝窝、穿着破衣裳的任万生又将自己备后事用的棺材卖掉,添补着买了一头大肥猪去慰问战士们!为防敌人水井投毒,保护根据地军民,任万生甘当活井盖,夜夜去井边守护。在他带动下,晋绥边区村村段段掀起抗日支前、拥军优属热潮;任万生被亲切地称作“军队爸爸”!

如此鲜活人物、鲜活故事,在晋绥大地如若繁星璀璨不胜枚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区民兵、武工队、游击队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民族的解放,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一桩桩不朽功勋;他们用鲜血、用汗水铸就共和国今日丰碑!

如此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无畏牺牲,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如此全国各地一批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个个英勇奋斗、忘我奉献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铸就伟大吕梁精神,铸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抗击疫情精神等伟大精神,进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绵延不朽的浩浩精神谱系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让党的红色资源与历史同在、与时代同行吧,让革命的精神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激励我们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建功立业、书写新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