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我和文明有个“约”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通 讯 员 刘宏伟

干净清爽的村巷蜿蜒其中,绿树环绕的庭院错落有致,满脸笑容的村民和善可亲……近日,记者来到离石区枣林乡山底沟村,处处都能感受到离石区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浓郁气息。

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化墙上,一条条的村规民约映入眼帘,特别醒目。村民们对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都很熟悉,村里大小会都宣传,每月还要进行“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比,谁都不愿因不文明而被人看不起、丢面子。

“现在,我们村的变化可大了,每天早上,大家都会早早起来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改了,大家都会将垃圾收集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并接受文明监督,环境干净了,生活也变美了。”一位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山底沟村的变化只是枣林乡文明新气象的一个缩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文明素质。枣林乡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结合当前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工作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移风易俗、婚育新风等为主要内容,对全乡19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将践行村规民约化为文明风尚的行为准则,使“软规定”变成“硬约束”,蹚出了一条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宣传,使村民行为准则有了新“标尺”,群众自觉遵守,互相监督,让乡村风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变美了,邻里关系和谐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村规民约“约”出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枣林乡党委书记李文生告诉记者,“实践证明,村规民约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效举措。村规民约不仅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念在口上,更应该融入村民的心里,发挥实效。下一步,枣林乡将多渠道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不良生活习惯,讲文明、树新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同时不断创设新载体,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最美邻居’评选、‘亮家风家训’等活动,激活村规民约执行生命力,使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群众自觉地投身文明创建,让文明创建事半功倍,让文明荡漾在乡间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