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政教专刊

2021年山西省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交流发言——

人大代表:责任远大于荣誉的使命

□ 省人大代表、共青团吕梁市委副书记 夏韩卿

非常荣幸在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基地参加了2021年山西省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并被推选在学习班总结会上作重点交流发言。参加这次培训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知识的更新和情感的升华。学习班的内容干货满满,让我想起了中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这个校训非常生动形象,也是我们人大代表的要求。“红”就是要思想上“红”,要爱党、爱国、爱人民;“专”就是要行动上“专”,要精通履职,掌握专业的履职方法;“理”是要有“理论”上积累,“实”是要在“实践”上取得实效。当我们听到每一名省人大代表都肩负着6.4万人民的重托时,就知道这是一份责任远大于荣誉的使命。

当一名好代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

王敏馆长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程,就是让我们充分认识这段历史的伟大,牢记各级人大都必须自觉接受党中央领导。作为代表,思想上要“红”,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王新华教授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在代表工作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更高的取向、更深的体验、更强的能量,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重承诺。

当一名好代表,要有扎实娴熟的知识基础

每一位人大代表,必须要过好理论关,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学出本色,学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是一个代表的本色。要时刻关注、了解、领会和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人大代表应当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出底气,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是一个人大代表的底气,因为在本行业拥有多大的发言权,决定了有多大的底气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学出亮点,能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并保持同频共振地去履职,是一个人大代表的亮点,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了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掌握相关业务背景,才能真正为党委政府分忧。朱启臻教授和郝世强处长分别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转型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分析透彻、见解深刻,夯实了我们下一步履职的理论和业务基础。

当一名好代表,要有过硬尽责的履职能力

“当好”人大代表远比“当上”人大代表要难得多,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履职能力。陈庆立局长和张国富主任都对代表如何履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履职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是代表履好职尽好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从工作生活中的“痛点”入手。我们如何去找痛点,必须要有充足的履职时间保障,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愿言、能言、敢言、善言)、文字表达能力(要简练、规范、专业、客观)、调查研究能力(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综合协调能力(要想干、实干、能干、会干)。同时,我们要积极寻求行使代表职权与执行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增强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合法性。

当一名好代表,要有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人大代表必须要过好实践关,把履职做实。我们为什么叫“代表”,首先要能“代”,就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然后要善于“表”,就是要参与人大各项决定的表决,充分表达选民的意愿、呼声。这就需要我们把三方面工作做实:一要密切联系群众,二要积极参加人大的会议活动,三要充分用好话语权。同时,我们必须带着责任和情感深入一线调研,越是深入基层,越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就越有“干货”,就越能得到办理部门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教育我们,要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一名团干部,一名年轻人大代表,也必须要坚持做青年的友,不做青年的官,要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习总书记在吕梁调研时强调,要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因此,我们必须要争做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优秀代表,用心、用情、用智把山西和吕梁新时代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