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孝义市中阳楼街道桥北村

“人情减负”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 本报记者 李雅萍 通 讯 员 张丽妍

李雅萍 通 讯 员 张丽妍

“到红白理事厅备案办席的人越来越少,办的席桌数量也大大减少。”说起移风易俗后的变化,孝义市中阳楼街道桥北村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张芳生直言,“群众不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风尚——‘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而这一变化,得从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的《桥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说起。

桥北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为积极响应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早在2012年就率先出台了《桥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打破祖辈传下来的“老传统”,教育村民在婚丧嫁娶活动中,坚持节俭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孩子满月、三周岁、十三岁、四十岁生日、父母做寿等均不提倡举办。

记者随手翻开红头文件《桥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本村村民礼金每人不得超过100元”“宴席控制在家族、亲属内举办,不得超过十桌”“所用车辆一律不准使用公车,车辆总数不得超过5辆”“丧事花圈直径不得超过1.5米,数量不得超过50只”等规定映入眼帘,同时结合实际,桥北村还制定出台《红白喜事申报流程》《违反红白理事会章程惩戒办法》。

武贵生是桥北村原党总支书记,2013年正月初六,在为其母亲病故办理丧事时,他深知“上行下效”道理,坚持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原则,胸戴白花,臂戴黑纱,鞠躬默哀,播放哀乐,简化程序,不收取任何人礼金花圈,不披麻戴孝,客饭只有七八桌,打破“老传统”的同时也在践行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桥北村所有的丧事,村民们都不在“破布”,葬礼上用一袭黑衣代替披麻戴孝,告别仪式也十分简朴庄重。生活在村子多年的老人们纷纷感慨:“丧事就应该这样办,过去办丧事太繁琐,迎来送往的,其实折腾的是子孙后辈。”

“大总管”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张芳生更是对全村移风易俗工作格外上心,一听说谁家要办红事或白事就会及时督促,村民武某婚期将近,张芳生第一时间赶赴武某家中与其进行谈话。“桥北村能有今天的成绩不容易,我们将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尚一直坚持下去。”张芳生说。

今年,结合吕梁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总结《桥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实行近9年的经验,该村村民主动践行,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约定俗成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