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蔡家崖村访问记

□ 本报记者 任 昱

国庆节日,举国欢庆;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英雄吕梁,分外妖娆。10月1日,记者走进兴县蔡家崖村,重温红色历史,走访坚守工作岗位的村干部,感受蔡家崖村民的美好日子,触摸这片红色土地的深刻变化……

“坚守岗位,为民服务”

国庆假期,许多劳动者依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其中就有不少农村干部的身影。他们忙碌在基层一线,心系着父老乡亲。

“农村干部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国庆假期也不例外。反正家在村里。主要是村里杂七杂八的事太多,乘着放假这几天,上级部门不来检查指导工作,可以把前一段工作规整规整。能把村里的事办好,让村民们生活更好,就觉得很充实。”兴县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裴利川对记者说。

记者问:“村里常住人口有多少啊,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全村900多人,常年在外人口约有500人,村里常住人口400多,村民的收入主要有种植、养殖、村街门店。如今国家政策好,真正是国泰民安”。

蔡家崖村是当年晋绥首府所在地。据裴书记介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全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紧紧依靠政策法规解决村里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村民土地征用等问题,增进干群关系,增加群众的满意度。特别注重民生,实施道路硬化工程300余米,解决村民出行问题;完善38户住房困难户的搬迁入住条件,想方设法解决落实一系列配套设施,实现全部乔迁新居。村集体继续拿出资金给全体村民代缴医保费用,全村村民医保参保率达100%,减轻了村民负担,解决了村民因病返贫后顾之忧。村内增设20多个公益岗位,使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轮流上岗,每户增收1500元。加强村级卫生所管理,做到村医每天在岗,方便群众就诊,村民看病难问题得到解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预防,村民卫生健康有了新的保障。

裴利川说:“今天是祖国的72岁生日,祖国的发展变化使我们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目前最操心和急迫的事,是想赶紧推进蔡家崖4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所以只有好好干,才能对得起总书记习近平来咱村留下的期望,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咱必须加快速度。”

“加把劲哦,多收入呦!”

每逢节日、假期,蔡家崖村街上的人就比平时多。

今年国庆节,比往年这时候来的人还多。

“来吃辣叨叨,来品香面皮。”记者循着叫卖声,来到了一个特色小吃摊。

摊主是一位身材微胖的妇女,一看就是利索人,快人快语“我就是这个村的,叫张利萍。今年56岁了,在这里摆摊卖小吃已经6年了。”听说我是记者,又笑着说:“去年北京的记者采访过我,还把我说的的话和照片印在一本书书上。”

看着她脸上挂满了笑容,能感到她心里在荡漾着幸福。

“大姐,人多生意好啊,家里也好吧?”记者说道。

“我老头在家里加工,我在外边卖,一个儿子在保德县打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两个女儿已经出嫁,都有工作,我女婿还开着好车了,现在国家富强,社会平安,党和政府对咱老百姓真是好。现在是咱老百姓种啥啥都收,要啥啥就有。我在这摆摊是村里统一规划的,也没有摊位费,从中秋节到今天也就10天吧,我能赚2000元,真是赶上好时候,生活美得说不够。”

“去年收入多少?”记者问。

摊主张利萍随口就说:“除了面、调料等成本,能赚4万元。”话语里是满满的自信和快乐。

还想和坐在小吃摊桌上的几位食客唠几句,从远处的另一家小店传出了歌声“赶上了好时候家家奔富有,赶上了好时候幸福到永久,天高地也美呀人呀么人祥和,又好又快向前走赶上好时候哎……”

这是一家“沁园春超市”,三间平房相连,有100多平方米。“老乡,你这店面不小,百货也齐全,生意如何?”

店主温文心说道:“全靠这块风水宝地,来参观革命纪念馆的人多,咱的收入就好啊。”在一旁帮忙的店主父母亲温支命和胡凤英搭着腔:“满年下来八九万不止了,这都是因为咱国家的政策好啊。”

“加把劲哦,多收入呦!嘴上喊起来,手上更来劲。”坐在超市门口石塄上的一位村民笑唱着。

行走在蔡家崖村的街上,一曲曲幸福之歌此起彼伏。

“感恩祖国,共享美好”

国庆假期,众多游客选择重温红色历史、感受家国情怀。

蔡家崖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是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1962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就建在这块宝地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赴西柏坡时曾路经这里,并进行了重要革命实践活动。贺龙、关向应、林枫等老革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十余年。2011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展厅总面积达到1050平方米,举办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纪念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等七个展厅、展室,有馆藏文物4300件,主要为晋绥时期的重要文献和近现代实物及照片。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红色基因代代传。”管理员裴海处虽然小学文化,但这句话说的字正腔圆。他的岗位职责就是负责旧馆的大门。“每天来多少人参观,我清楚得很,到新馆,必来旧馆,今年国庆节人来的人更多,全国各地的都有。”

“国家强盛了,更想缅怀先烈,感受幸福的来之不易。”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王先生、田先生带着家人每年都要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一次。甘肃省天水市的武先生是和几个生意伙伴一起来的,“看看革命老区,感受吕梁精神,生意更能红火。”

“通过一个展览一次性了解晋绥的红色历史全貌,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来自大同市的游客白女士说:“透过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感悟先辈初心,更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辕晋交通安全统筹吕梁分公司的杨经理带着公司员工来参观,“珍惜幸福生活、干好本职工作,祖国成立72年,变化巨大,对革命英烈怀念,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景观、红色教育,为游客带来了红色新体验,也为蔡家崖村带来了红色经济,摘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

“祖国好,我们美好的日子越来越好……”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参观者的心声,说出了村民的喜悦。欢声笑语常在,奋斗永不停歇。微风吹过,歌声飞过,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