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康桂芳
大年初一,记者来到革命老区兴县蔡家崖村,这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贴着红底金字春联,挂着喜庆的彩灯;整洁的小巷里孩子们穿着新衣服玩耍奔跑;在“红色一条街”上,一排排显眼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串串红色的灯笼高高悬挂。
牛劲不随新春减,虎威与春共生辉。在蔡家崖村委大院内一派热闹的过年景象,院内排列整齐的秧歌队正扭得起劲,队员们身穿红衣绿裤,手持大花彩扇,随着强劲的击鼓声响起,踏着欢快的锣鼓声欢腾起舞。祝福声伴随着阵阵锣鼓,舞动的秧歌响彻激荡着整个村庄。
“总书记过年好,老区人民祝您身体健康,虎年大吉”。一声声给总书记的拜年祝福喊出了老区人民的自豪感,一阵阵喧闹的锣鼓敲出了老区人民的幸福感,一步步舞姿扭出了老区人民的精气神。
越来越多的村民寻着锣鼓声前来观看,许多村民也情不自禁跟在队伍后有模有样地扭起来,“我就是听到敲锣打鼓声过来的,如此热闹,年味更足了。”66岁的村民胡雨婵说。
锣声鼓声响,隆咚锵咚锵,秧歌队员们兴奋地踩着鼓声迈着有力的十字步,围着大院绕圈起舞,变换着姿势。被队员们一致推选的秧歌队队长刘和婵站在队伍中心指挥,已是73岁的她,此时精神矍铄,腰缠绿绸带,紧盯着队员们的每一个动作。站在队伍第一排的是47岁的村民王利清,她幅度较大地踩着鼓点,一招一式,透出特有的美感。她从河北嫁到兴县已经18年了,现在她说着一口流利的兴县话:“日子越来越好,到农闲时节,大家便自发地聚到一起扭起欢快和谐的大秧歌。大家跳着唱着扭着身体更好了,越活越感到生活美满幸福有奔头。”
这支由村里爱好跳舞的妇女们自发组建的秧歌队已有3年多了,现有成员30名。农忙时就去田间干农活,农闲时放下锄头,拿起彩扇她们就是主角。还有村文体馆的玩乐器的男汉子们,也是自娱自乐,满满的幸福。鼓手温侯赖高兴地说:“我们村乐器一应俱全,都是政府出资给配备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扭秧歌、吹打弹唱文娱表演成为村民自娱自乐的方式,我们村的‘文化味’越来越浓,村民很喜欢。”
89岁的温守惠老人也来了,他坐着小马扎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秧歌表演,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这几年我们蔡家崖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脱贫过上了好日子,老区人民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温守惠说:“我们太自豪了,听说总书记春节前夕又来山西了;有这样的领袖,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全国人民的福气!”一旁围观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都称赞习近平总书记是人民的好领袖。
在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三五成群结伴的周边游客早早地来到这里拍照打卡。“春节是传统的喜庆日子,来这里参观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是喜上加红,好日子逢春啊。”来自康宁镇康宁村的一位年轻人笑着说。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视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蔡家崖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蔡家崖村视察的一幕幕场景,至今深深地刻在革命老区人民的脑海里。蔡家崖村村民脱贫致富不忘感党恩,他们自发集结在村委大院用拜年祝福、扭秧歌庆祝虎年吉祥,一声声高亢热情的祝福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对党的深厚感情!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蔡家崖村利用红色旅游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村党支部书记温永利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带领群众一直往前奔,让收入更多,日子更好!同时,我们村注重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立了一支专业文艺队伍,为打造蔡家崖红色旅游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