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剪出“如虎添翼”、面塑捏出“瑞虎迎春”、绫罗堆成“大年忙乐”……春节期间,拥有“独门绝技”的民俗艺人也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道道新春民俗大餐,一件件精美的非遗精品,让大家深深陶醉在年味中。
“虎扑绣球踏艾草,不中状元中阁老。” 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王雪平虎年剪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这幅是新岁虎佑福到平安,这个叫如虎添翼……”王雪平不仅会与姐妹们进行剪纸创作,还开起了剪纸直播,只要在快手APP搜索“王雪平872”,就可以看到王雪平的作品。
直播间里,不少粉丝带着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满怀着对虎年幸福生活的憧憬,认真地观看王雪平的技艺并学习制作,虽然大家作品都不完美,但并未影响大家的热情。线下剪刀翻飞,线上欢声笑语,一刀一剪剪出幸福生活、剪出吕梁风貌、剪出中华风采,剪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一幅幅作品,一张张笑脸,组成了一张最美的年画。
正月初十,面塑传承人王冬梅就来到自己的面塑工作室,蒸出一个“瑞虎迎春”迎接满载幸福的新春佳节。
撒面粉、揉面团、擀面片……王冬梅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底坐三层,象征着天、地、人,顶上做两棵松树,松树寓意坚强,优雅以及长寿。中间做个春字,代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战胜疫情。周围的老虎则代表在虎年虎虎生威,虎年大吉。”王冬梅一边制作一边给周围的群众解释“瑞虎迎春”的寓意。将做好的花馍放进锅中后,和前来围观的姐妹们坐在客厅唠家常。
提起之前过年和现在过年的不同,她满脸幸福地说:“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新年也越过越幸福啦!”谈笑间,不知不觉就到了花馍出锅的时候。刚出锅的花馍冒着热气,屋内瞬间被花馍的香味弥漫,真是“花馍出锅,甜蜜到来”。
包饺子、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挂花灯……一幅长达三米的大年忙乐图,是交城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与堆绫工作室5名核心成员新年亲手制作的堆绫作品。张姣丽介绍:“这幅大年忙乐图是由我母亲设计的,从设计之初到最后制作完成,历时五年时间。”
每到春节,张姣丽的堆绫工作室就十分热闹,不少慕名而来的堆绫爱好者到这学习和欣赏堆绫作品 。为了让非遗不“遗”,张姣丽母女打破“家族传承”方式,2012年,解爱英和张姣丽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交城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培训学员超过100人。
“春节适逢冬奥,注定不同凡响。所以,我准备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带着小朋友们做一个堆绫特色的冰墩墩,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张姣丽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