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感动了我

□ 刘向东

编者按:肖继旺新闻作品集《足迹》新近出版,刘向东先生为之作序《感动了我》。刘向东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堪为吕梁新闻界之翘楚。向东兄于我,亦师亦友,多年相交,我深知他勇于任事,耿直磊落,然而为人写序之类,却不肯轻易出手。如今为《足迹》写序,必定有因,或因书值得,或因人值得,或两者皆备。本期同时刊发的《足迹》一文,是此书作者肖继旺所撰之后记,自叙原委、自剖心迹。我尚未拜读此书,但经此二文,已可窥此书之一斑。闲话休说,请诸君同赏。

我和继旺同志相处20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热情上进,尤其看重同行对他的作品的认可度。每年市记协评新闻奖他都要报送作品。好在他的作品确实不错,总给人一种青春的、活力四射的感觉,再加上那么惊人的发稿量,说句望尘莫及也不为过啊!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继旺同志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作品4000多件300多万字和1000多幅图片,有44件作品获奖。他的15件作品连续荣获“吕梁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他还荣获吕梁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尤其是在2020年12月吕梁市举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展示展播活动中,有6件摄影作品获奖,占整个获奖作品28件的五分之一,其中一等奖3件,占获奖数的一半。

看他的作品,人们会以为他是一个年轻人,其实他已五十多岁,头发稀疏,且已谢顶,同时还伴随有中度耳聋,与人交谈需侧过身子接听声音方可听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经常去采访、去聆听,听和看对他是何等的重要,但他却失却了重要的一部分,这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然而,继旺同志展现出了少有的乐观,从他那爽朗的笑声中和充满热情的话语中,你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工作的热忱和生活的热爱,而这热忱和热爱应该就是他成就事业的动力。

肖继旺同志在新闻工作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周围的许多人都感到有些意外。在他前半生的履历中,他的身份是建筑工人、汽车司机、农村干部。急躁、直爽,个性鲜明,甚至连他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粗人,但一个粗人却做出如此精细的活。我以为,这个“粗”正是他在基层工作长期磨炼成的性格。“粗”的接地气,正是从业的长处。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足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扶贫干部、农村主干、第一书记、幸福账单等。它从各个层面立体呈现了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许多动人故事,展示了不断创新的脱贫攻坚方山经验,讴歌了冲锋在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诠释了第一书记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战贫困的奋斗历程,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方山答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方山的伟大生动实践。

该书语言鲜活、故事感人,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可读性, 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叙事抒情,均透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文如其人,和继旺同志相处,你会被感动,他的言行感动了许多新闻界同仁,也感动了许多他采访过的人。我和他最近一次见面是在2021年9月15日,当提及他或许不久就会离开领导岗位时,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自内心的感恩组织、感恩党。”我听了他的这句话,沉思片刻,说了六个字:“继旺还是继旺。”他又一次感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