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只有一棵枣树。每逢中秋时节,全家人把红枣打下来,放在盘子里,在月下,边吃红枣、月饼、西瓜、苹果,边赏月,别有一番滋味。那会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生日庆祝、升学庆贺,人们都会备枣糕,红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一是红红火火之意,二是甜甜蜜蜜之情,三是步步高升之望,枣糕成了一种吉祥、如意之食品。平时,人们常在小米粥里加几颗枣,既营养又美味;做馒头时加两颗枣,既好看又好吃;把枣在酒中浸泡一段时间做成酒枣,也是上好美味;枣去核后夹入核桃,更是滋补佳品。多年来,枣树在临县分布甚广,在乡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几颗枣树,在山坡上,在沟里,在路上,随处可见枣树的身影。自从红枣价格变高之后,临县尤其是西部,成片成片的土地上大量种植枣树,个大肉厚,产量高,销量好,许多农户靠红枣发家致富了,红枣加工企业也发展起来,红枣汁饮料、红枣零食品被开发出来,红枣产业成为临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成立了红枣发展局、红枣协会和一批红枣专业合作社,到处红红火火,红遍临县,火到太原,红枣及其加工的饮料食品成为送人的首选礼品。
近年来,受市场影响,供过于求,红枣价格一路下滑,跌至几毛钱一斤,到2019年竟然一两毛一斤。红枣高高挂在树上,人们懒得管理懒得采摘,大冬天临县西部红枣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一行行,一片片,只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不由地悲伤起来,为红枣,为枣树,为枣农,为临县枣业。
但是,红枣本身的价值没有变,临县红枣内含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没有变,营养价值没有变,抗癌作用没有变。不仅如此,枣树及其红枣的精神价值和象征价值也没有变,红枣是一种耐旱的树种,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得结实高大茂盛,实属难得,难能可贵,这其实也是临县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临县人开拓创新,走南闯北,不仅活下来,还活出了滋味,活出了精彩;红红的红枣不正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所报的希望吗?所怀的梦想吗?因此,我以为,枣树就是临县的县树,有朝一日,枣树应该栽种在临县城从龙路的两侧,甚至其他显眼之地,给她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红枣是临县的红宝石,那么煤炭就是临县的黑宝石。红枣的颜色是红色,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红枣在地上,煤炭在地下;红枣是活的,煤炭是“死”的。小时候,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备些煤炭取暖,学校里用煤炉取暖,先点燃黑豆杆,再引燃干玉米棒棒,最后在上面放上些块块煤炭,不一会煤火就旺了起来。初中时,教室里还是用煤炉取暖,大家轮流生火,轮流管理煤火,时不时还要清理管道里的煤灰,那可是件苦差事。高中时,教室里用上了暖气,告别了又脏又累的煤炉取暖的历史。当然,现在农村里冬天还有用煤炉取暖的家庭,不过很少了,学校里都用暖气,2019年乡村学校实施煤改气或电工程,部分学校食堂里开始用燃气或电取暖了。煤炭行业经历过大红大火阶段,也经历了低潮时期,价格不高,企业不景气,县财政也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实行深加工,开发出一些先进的科技产品,煤炭市场逐渐回暖,煤炭行业重见曙光。
临县是红枣之乡,也是煤炭大县,我却没深入过煤矿,但我身边的一些亲戚朋友确实因煤炭发了财致了富。我们村有个人是某煤矿的领导,在他的带领下,一些青年人成了煤矿工人,成了我们眼中的有钱人,工资高待遇好,但是也确实辛苦,着实危险。近年来听说煤矿里使用了高科技机器,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煤炭是个好东西,临县煤炭分布广、产量高、性能好,每年外卖量很大。当然,因为煤炭,一些人、一些村、一些企业之间偶尔会因此发生纠纷、矛盾,甚至打闹现象。我就听说过一个村与附近的煤矿发生过一次大的事故,甚至闹到乡政府。好在现在临县煤炭行业走上了正轨,煤炭企业也与先进科技、先进制度接轨,煤炭生态逐渐转好。煤炭是森林里树木万年积淀的结果,虽然黑,但证明着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象征着临县人沉稳深沉的内涵。
如何重振临县红枣市场,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炭行业,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课题。依我看,一要积极引进相关企业投资,大力发展红枣加工业和煤炭深加工项目;二要培育红枣优良品种,提高煤炭科技含量,树立良好品牌;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拓红枣和煤炭销售市场;四要开发以红枣种植和煤炭生产为基础的旅游产业;五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岁月流逝,惟石能言,树能语;人生易老,惟石难变,树常青。枣树和煤炭是临县历史的见证,是临县人精神的象征,我爱枣树,我爱煤炭,愿它们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也包括显在的、潜在的,希望它们风采长在,长火市场,真正成为一道地理的、经济的、心理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