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重温总书记嘱托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谈感受说变化——

勇毅笃行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殷殷期盼,言犹在耳。谆谆嘱托,重如千钧。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就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看望慰问晋绥老战士,并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五年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践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了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让老区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总书记来过之后,我们这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通往省城太原的列车也开通了,红色旅游也越来越红火,包括我在内,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收入越来越高。”在兴县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附近的街上卖兴县传统小吃的张女士,亲眼见证了周边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谈起自己耳闻目睹的种种变化,语气中充满与有荣焉的自豪与喜悦。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让文物活起来的思想,在保护革命文物、赓续红色血脉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奋力前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们正在与吕梁军分区、市文旅局共同筹办‘红缨在手缚苍龙——西北军工革命文物展’,准备在第95个八一建军节正式开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建军伟业献上一份厚礼。”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高宇峰介绍道。

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是我市一个由私人创办的集收集、保护、利用吕梁革命文物的重要场馆。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吕梁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五年前,为帮助迎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曾为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捐赠了120多件珍贵的红色文物用于布展陈列。

“当时,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几年来,还牢记嘱托,不忘初心,努力把吕梁精神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金梅是我市气象局的一名普通党务工作者。今年对面疫情多点散发的复杂严峻形势,一直忙着组织单位党员自愿者深入所在社区,积极协助开展核酸检测、政策宣传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回忆起当时刚刚知悉习近平总书记来吕梁的消息和组织单位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形,仍然忍不住心中的激动。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要继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工作中要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党员干部的文化生活,让党员有归属感,让党组织有凝聚力。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服务好每一位党员群众,全身心投身气象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嘱托,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金梅表示。

“这几年,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攻关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品牌建设工程、主体培育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信息化管理工程等‘十项工程’, 全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宽膜多沟、渗水地膜、水肥一体化等有机旱作技术,重点打造了1县14片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省级示范片县县全覆盖,辐射带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50万亩次,形成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全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正在编制《吕梁市有机旱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吕梁市有机旱作标准化生产操作流程图》,积极打造市级有机旱作特色产业园,力争打响有机旱作农产品品牌和技术品牌,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薛峰告诉记者。

“幼有所育”得到持续巩固,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合作办学取得显著成效,优质公办学校明显增多,“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见效,教师待遇得到切实提高……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殷切嘱托,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生新变化、迈出新步伐。

“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今后,我将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踔厉笃行,接续奋斗,让吕梁教育成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市教育局干部曹二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