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阮兴时
初见苏少华,他正在为岔口村的老旧小区翻新改造工作忙得疾步如飞。“今天太忙了,边走边采访可以吗,一会我再带你去野则河村转转,在那我也待了一年。”驻村两年来,这名文质彬彬的书生被晒得黝黑,声音洪亮。
2020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苏少华由省林业和草原局选派到交城县西社镇野则河村任党总支书记。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苏少华又全票当选交城县东坡底乡岔口村党支部书记。驻村两年来,苏少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建强村党组织、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五项职责,努力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把脉”村情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野则河村位于交城县西社镇,距离县城35公里,由野则河、南沟、阳湾、塔上四个村合并而成。村庄耕地仅有一百七十余亩,人口居住也十分分散。虽已脱贫,但野则河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仍需提升。
“对于农村我并不陌生,在来野则河村之前,我曾在忻州市繁峙县当过两年第一书记。”记者边听苏少华介绍情况,边随他走进野则河村。
“苏书记回来啦。”循声望去,旁边的一处小院正是苏少华为野则河村的老年人建的幸福小院。村里30位老人每天早早来到这里等待吃午餐。开饭之前,大家有的围坐桌前唠嗑聊天,有的坐在小院里的树荫下乘凉。“在这里能和人聊天,饭菜味道也不错,真是给我们老年人解决了不少问题。”老人们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自打进村第一天,苏少华收起了在省城常穿的西装,换上休闲服、运动鞋,成为了村里的“坐地户”。“通过走村入户调研、重点对象访问和座谈交流等形式,我很快摸清了野则河的‘家底’,为工作开展找准方向。”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苏少华深知,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驻村以来,他紧紧围绕建强组织、强村富民、提升治理、为民办事等职责任务,为野则河量身打造了“狠抓班子建设,强化党员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为民办事,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制定了2021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按照苏书记给我们村制定的发展规划,你瞧,就这一年多时间我们村变化多大。”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野则河村绿化美化村内公路1500米,新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内配备了垃圾清扫车,并发动群众参与村内垃圾清理工程。南沟村安装了垃圾箱,塔上村整修了村东沟内道路,修建1000余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阳湾村争取县水利局水库移民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2盏。如今的野则河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老人们摇扇休憩,闲谈年景,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新的诠释。
薄村厚做
寻找乡村振兴路
仲夏时节,暖风习习,窗外飞鸟鸣叫,花叶纷纷。野则河农耕园成为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从交城县或者文水县城出发,经开栅石咀头、过文峪河水库,再经西社,走到转向苍儿会的桥时,拐过弯就是野则河。” 苏少华为记者介绍着野则河所处的位置。
野则河背靠关帝山,文峪河绕村而过,是省会太原及周边地市通往庞泉沟、苍儿会两大著名景区的必经之路,这里青山绿水,风景宜人,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野则河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优势所在。苏少华敏锐地找到了野则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力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苏少华带领村“两委”班子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漫步在农耕园内,脚边小溪流水潺潺,微风拂过,参天的核桃树叶沙沙作响,好一派山水田园风光。苏少华说:“我们当初对景区的定位就是最大限度保留淳朴的原生态气息,让游客步入其中时就有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惬意感。”
农耕园的旁边,是野则河水上漂流项目建设现场,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场地里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施工作业,漂流河坝已经初具规模。
“老张,今天参与劳动的有多少人啊?”苏少华口中的“老张”,是野则河村村民张敬宝。64岁的张敬宝告诉记者,今天有十多个村民参与劳动,砌河道算大工,一天下来能赚一百五十块钱。“除了这个营生,我还是咱村的卫生员,一年收入两万元没有问题。这些年大家亲眼见证了村里发生的变化,跟着党和政府走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省林业和草原局也十分关注野则河的发展。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同时,还针对野则河地处关帝山林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的实际,给予了15万元的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和30万元用于森林乡村建设,修建防火物资储备库和全村的绿化美化。在清明节前,投资15万元新建600平方米的集中祭祀防火点,通过森林防火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
在年终考核时,交城县委组织部对苏少华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林业和草原局培养的干部素质很高,在担任野则河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工作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处人有热情、干事有激情,在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苏少华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群众,让党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党建领航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021年,村“两委”换届在我市全面铺开。10月份,野则河村进行正式选举,苏少华严肃换届纪律,严守换届规矩,严把换届程序,顺利推选出了新一届的党总支班子。随后,根据组织安排,苏少华被派驻到东坡底乡岔口村,并全票当选为东坡底乡岔口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苏少华便一头扎进了对岔口村“把脉问诊”当中。
“岔口村是一个移民村,在2012年山区水库移民搬迁时,全部搬到了距离县城0.5公里的移民小区岔口小区、下长斜小区。全村有193户586人,党员32人,村民们在移民搬迁后大都以务工、房屋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村民人均收入8200元……”
底数清、情况明,苏少华对岔口村的情况如数家珍。他说,干群关系重在一个“情”字,于是到岔口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每一户家庭的人口结构、健康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
在吃透村情、摸透民意后,苏少华从基层党组织抓起,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农村党员每周进行集中学习。翻看岔口村的会议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动员会……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而足。苏少华带领全村党员把课堂延伸到了文化广场和地头,让每一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一座堡垒。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苏少华对大伙说:“大家把这些年遇到的困难和咱村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告诉我,我来到咱们村,就是想为群众多做点实事、多办点好事。”
在苏少华的协调争取下,岔口小区、下长斜小区实现了小区监控全覆盖,迈出了“智慧小区”的一大步。老旧小区翻新工程正逐步推开,困扰大家多年的屋顶漏水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他的努力下,岔口村旧貌逐渐焕新颜:班子队伍稳定,工作能力、水平、效率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文明新风自然也扑面而来,婆媳、邻里关系好了、环境好了、语言文明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众越来越多了……
正是苏少华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严格要求自己,怀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驰而不息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岔口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