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两会专刊

王丽委员

打造市级中医龙头 完善中医服务体系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市中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引进都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信赖明显提高,年门诊量始终保持在10万余人次左右,年住院人数达到8000人次。

王丽说:“市中医院的发展仅仅是全市中医药体系的一个缩影,随着疾病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体系的逐步完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医机构350所。较之从前,我市的中医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与综合医院相比,中医院普遍存在经营差、效率低、发展慢、信息化滞后的问题,特别是医疗技术人员数量与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加上缺乏全科医生以及名中医的加持,发展动能明显匮乏。”

中医作为祖国医学的载体,广受老百姓的欢迎。为进一步强化中医事业,为此,王丽委员建议打造一个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龙头,以此引领、辐射、带动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基础条件较好的市中医院为试点,从完善诊疗设备入手,增加现代医疗设施设备数量和配套专业人员,使中医院具备比肩综合医院的应急、救治硬件设施。借鉴现代医学的科学检查技术和手段,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现代医学科学诊断技术为辅,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诊疗模式。营造良好的从医环境,打造名老中医工作室,定期邀请国内、省内、市内知名中医在中医院开展各类专科诊疗活动,同时通过“传帮带”的办法,培养一批本土中医人才和中医传承骨干,加大中医院品牌影响力。大胆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智能诊疗、远程会诊、“智慧药房”为一体的互联网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服务。大力宣传“未病先防”的中医理念,加大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的现代中医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