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如何改造才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市人大代表、离石区交通路社区党委书记王梦霞高度关注基层社区的治理。
当前,我市老旧小区较多,由于建造时条件的局限,居住环境比较差,小区内车位等基础设施缺乏,加上管理不到位、小区内私拉乱建、违规停车等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秩序。而且,很多老旧小区为早期的单位集资建房,没有房产证,无法给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及划分学区认定,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他们的子女教育。虽然部分老旧小区已经开始改造,但由于我市老旧小区数量较多,全部完成改造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王梦霞认为,这些老旧小区位置不同、建设年代不同、基础设施状况不同,改造的时间和方式也将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前评估,科学设计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满足群众不同层面需求,并按照小区改造的迫切程度分批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老旧小区内的违法违章建筑应坚决予以拆除,腾空土地增加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在小区现有的绿地、闲置角落设计配套小型运动健身器材,充分利用小区围墙建设围墙文化长廊,将有限的空间实现最大化利用效果。
此外,王梦霞考虑到大部分老旧小区长期处于物业管理不到位的状况,居民对公共管理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后续管理将十分艰难。她建议,在小区改造的同时引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管理好、服务好小区居民,让他们真正体验到物业管理的便利性。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实施老旧小区房产登记及不动产权证核发,允许房屋所有人落户,方便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教育,让老旧小区改造更加贴近群众需求,让老旧小区居民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