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峥嵘岁月;致敬革命先辈,汲取奋进力量。近年来,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客群的追捧。根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2019年增至14.1亿人次,实现了10倍增长。红色旅游缘何日益受欢迎?景区如何打造出更鲜活、吸引力更强的产品,让红色旅游历久弥新?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5月14日《工人日报》)
时下,红色旅游越来越火爆,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参加过红色旅游的旅客都感受颇深,不枉此行。为什么红色旅游能够紧紧的保住旅游者的心?有关人士认为,红色旅游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党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拉动了国内消费,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智慧景区,完善网上虚拟导览、智能讲解,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据统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家已经扩充至300家,红色旅游市场红红火火,展现出无穷魅力。
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革命资源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重要见证,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好载体,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强调,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血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好红色资源要强化教育功能,让“红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亮底色。让红色资源释放更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要揭示时代价值、深挖精髓要义。
用绣花功夫做好做活红色旅游大文章。红色旅游,必须坚持以游客体验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找出“软”“硬”件的弱项和不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扎实做好红色旅游项目设计、开发、运营,不断取长补短,固强补弱。应建立多元化运作机制,促进红色资源融合发展,以“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