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英杰
在刚刚结束的临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该县人大代表票决出了城区有线电视免费收看、湫河公园配套建设健身步道、改造建成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和孕妇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自助查询服务终端、城区大型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红枣保险10万亩、食用菌保险全覆盖、启用三交镇和兔坂镇敬老院等10个民生实事项目。
回顾几个月的探索,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从政府“为民作主”到实事“由民作主”,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成为该县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真正打通、有机统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次生动实践。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崭新的机制广受群众好评,也产生了良好反响。
“‘端菜’到‘点菜’,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该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票决制”让民生实事项目不再由政府唱“独角戏”,而通过更为民主的方式,让实事项目更接地气、贴民心。
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倾听民声,体现民意,汇聚民智民心,临县坚持广开言路、问需于民,扎实做好票决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临县政府先后在政府门户网站、临县发布、湫河之声等平台发布民生实事建议项目征集通告,扩大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面和知晓度;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两代表一委员、县直单位、乡镇、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和建议,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动员全体县乡人大代表主动深入基层,通过走访选民等方式,广泛了解民情民意,摸清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迫切需求,相关委室就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并转政府及相关部门研讨,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01个。
项目征集只是第一步,如何选好项目才是关键。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该县人民政府将征集到的101个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合和筛选论证。通过反复论证,经县政府常务会议整合筛选,拟定了10个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候选建议项目。在县委十五届第59次常委会上,向县委常委会报告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确定情况,取得了县委常委会同意并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定。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对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候选建议项目进行初审,会议同意将10个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候选项目提交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酝酿、票决。
民生实事真正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大事。在临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大会主席团提出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名单草案,提交代表充分酝酿、讨论。该县发改局局长冯清照代表县人民政府书面向大会作了《关于2023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的报告》,就10个候选项目估算总投资、筹资方案、实施主体以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情况作了详细说明,真正做到让代表知实情、能选择、能决断。大会票决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等额投票表决,按照得票数从高至低并且过半数的原则,选出了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083.99万元,全部为今年实施完成的项目。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自助查询服务终端、“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启用三交镇和兔坂镇敬老院等三个项目得票率最高,均为100%,红枣保险10万亩项目得票率最低,也达到98.7%,体现了民意的高度集中。
民生实事项目一经票决确定就具有法定性,是政府向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实施的成效关系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全力以赴按期高质量完成。为此,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清单,落实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向社会公示项目名称、每季度完成的内容、投资额度、完成时限,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分管副县长负责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项目建设的机制,制定系列责任考核机制,对项目实施进行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民生实事项目的落脚点是民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只有“既开花又结果”,才能真正惠及群众。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年度监督重点,开展“一组一项目、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评价”的“四个一”全程跟踪监督。县委将票决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年度督查重点,定期开展督查,实行“销号式”管理。县纪委监委将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纳入重点监督范畴,全程监督助力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县政府将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纳入13710重点督办事项。通过尽快形成实施监督的合力,推动民生实事跑出加速度,确保在明年的县人代会上向全县人大代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代表票决制,有效推动了临县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票决决定,让代表的履职角色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使地方人大工作有了着力点,又盘活了人大工作职能,激发了人大工作活力,彰显了代表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