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命运总爱开些玩笑,总有些事情无法圆满。可即便如此,有一些人却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坚韧不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来自柳林县的薛浩程用自己的奋斗历程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
2022年,自幼因意外残疾的薛浩程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这让薛浩程的母亲既欣喜又沉重,她担心身体残疾的儿子一人去大学会太艰辛。
2005年,小小的薛浩程一条腿被一场意外事故夺走,这突如其来的灾祸,让他的人生彻底改写。这么多年,薛浩程都经历了什么,可想而知。
从那时起,假肢——这个陌生的物件就与小小的浩程相伴,一直到现在。幼年时的薛浩程在村里生活,由于早早佩戴假肢,所以他学习走路的过程要比别人更加艰辛与漫长。薛浩程的母亲告诉记者,学习走路从刚开始的磕磕绊绊到能够正常的直立行走,薛浩程不知吃了多少苦,摔了多少跤,幼小的身体上留下了许多疤痕,胳膊肘与手背上的疤痕到现在都留有印记。
身体的障碍让浩程吃尽了苦头,他早早地立下志向,一定要咬牙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自己这不幸的人生。有人说“学习总是能让艰难的人生充满希望,也总是能激起人不断探索的欲望。”从小学起,薛浩程就一直是班级的“拔尖生”,但他的“拔尖”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由于薛浩程残肢处的皮肤是做植皮手术而来,因此,他残肢处的皮肤十分脆弱和敏感,摩擦和挤压时间长了便会受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穿着假肢,这使他的残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学校内的日常行走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肉体与假肢的摩擦使他残肢处的皮肤总是血肉模糊,疼痛无比。然而,即便这样,身体的伤痛并没有打垮坚强的薛浩程,因为他心中有梦,那就是“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在长期的坚持不懈和奋力拼搏之下,初高中他都是一路重点。
假肢对于薛浩程一家来说,不仅是一种痛苦,还是一种负担。据薛浩程的母亲介绍,更换一次假肢就得花费三万多元。在薛浩程的初中时期,正值长身体的时候,身高与体重的变化非常快,为了身体与假肢的匹配度,假肢需要经常更换。有一次,因学业原因没及时去更换假肢,身高与体重快速增长的压力使假肢的承重管突然断掉,他这才请假去更换了假肢。
在薛浩程的不懈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下,2022年,他终于如愿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金融系。收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上大学后的薛浩程,表现十分出色,成绩名列前茅。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获得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曾带队获得第二届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以及其余学科竞赛校级奖项十余项。参与英文论文写作并成功发布一篇于外文普刊上,并且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且成功立项。学术领域优秀的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吉他手,现任所在大学吉他协会会长。 在大学期间,薛浩程还积极参与到残疾人权益的宣传工作中。他通过组织讲座和研讨会,让同学们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让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薛浩程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残疾并非生活的终点,而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面对未来,薛浩程说:“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将继续用我的努力点亮梦想之路,同时也为更多的残疾人带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