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创新融合路径

□ 郭 笑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核心使命。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既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深化改革的任务挑战,国有企业亟须探索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创新融合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发展、发展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注入新动能。

一、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必要性

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从理论层面看,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最本质的特征,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思想优势,能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力、资源整合力和价值凝聚力。党的思想建设为企业提供方向指引,组织建设强化执行力,作风建设保障廉洁高效,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从现实需求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部分企业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化,未能有效嵌入生产经营;业务决策缺乏政治引领,导致战略方向偏离国家大局。这种割裂状态不仅削弱了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还可能引发经营风险。因此,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改革活力的必然选择。

更深层次上,这种融合体现了现代企业治理的中国智慧。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能够实现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制度设计,使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既能确保企业遵循国家战略导向,又能通过民主集中制提升决策科学性,形成比西方公司治理模式更具综合效能的管理体系。

二、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治理结构融合,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

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有效融合,需要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实践框架。首要任务是建立“双向嵌入”的战略协同机制。在战略制定层面,党组织应牵头建立政策研究专班,将国家“十四五”规划、区域发展战略等宏观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例如,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党组织可组织专题学习中央“双碳”政策,指导技术研发与投资方向;在业务执行层面,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将生产指标与党建任务同步分解,形成“目标共担、责任共负”的工作体系。

(二)文化价值融合,塑造“红色引擎”品牌

文化建设是深度融合的精神纽带。国有企业需提炼兼具党建特色与企业特质的文化价值观,将红色基因融入品牌建设。通过创建“党建+”文化载体,如开设“微党课直播间”、建设数字化党建文化展厅,使党的理论宣教与企业文化传播同频共振。同时,建立先进典型培育机制,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管理精英,通过“双培养”工程塑造“既懂政治又精业务”的人才队伍,增强员工的价值认同。

(三)以党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在创新驱动层面,党组织应成为技术攻关的“策源地”。通过组建党员领衔的科研突击队,在技术创新、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建立联合攻关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技术部门与党群部门协同研讨创新路径,将党组织的动员能力转化为攻克技术难题的组织优势。此外,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的党员技术骨干提供制度保障,营造鼓励创新的政治生态。

(四)工作机制融合,构建“党建+”赋能体系

将党建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形成“党建+战略”“党建+创新”“党建+安全”等工作模式。例如,中车集团在高铁研发中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党建引领技术攻关;中国移动在5G网络建设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资源调配。通过项目制、责任制的党建任务分解,企业能够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攻坚的执行力。

(五)人才队伍融合,打造“双培养”机制

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是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党员导师制”,由党员技术专家带领青年员工参与重大项目,既提升了员工专业技能,又强化了党性教育。此外,通过绩效考核与党建考核的“双挂钩”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业务一线担当作为。

三、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突破点

(一)深化融合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制度瓶颈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应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动党委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经营管理者依照党章进入党委会,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一岗双责”落实。建立重大事项决策清单,明确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的范围和程序,既避免“大包大揽”影响经营效率,又防止“形同虚设”丧失把关作用。

(二)考核评价体系是融合成效的指挥棒

需建立党建与业务双维度考核指标,将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经营指标纳入党建考核,同时把组织建设、理论学习成效作为业务部门评优依据。推行“联述联评联考”机制,要求党组织书记述职既汇报党建工作,也分析经营绩效;业务负责人述职需阐述党建引领作用。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班子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形成刚性约束。

(三)数字化手段为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建设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组织生活与项目管理的数据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员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中的贡献度,建立“党员数字画像”,为人才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开发党建与业务流程协同系统,使党组织能够实时跟踪重大项目进展,及时调配资源解决瓶颈问题,提升管理效能。

四、结语

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创新融合,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工程。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反应,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企业的发展功能相互赋能。未来,国有企业需以更大勇气突破制度惯性,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创新,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国企力量。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丰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