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织密安全网 守护主汛期

市水利局“六个强化”筑牢防汛屏障

本报讯 (记者 康桂芳) 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汛期,面对今年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5成的严峻形势,市水利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工作思路,以“六个强化”为总抓手,全面升级防汛体系。通过压实三级责任、强化科技赋能、完善应急机制等硬举措,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责任担当,压实三级防御链条。针对严峻形势,市水利局要求各县(市、区)、各单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重点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明确受山洪灾害和淤地坝影响村庄的“两委”主干24小时在岗值守,构建“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联动防御链条,通过加密会商研判、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坚决杜绝麻痹侥幸心理,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强化联合会商,提升预警响应效能。建立水利、气象、水文、应急多部门滚动会商机制,及时更新降雨预测数据。针对局部强降雨区域实施动态监测,依托数据共享平台精准调整防御预案,推动防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实现预警信息与处置措施同步落地。

强化工程安全管控,严守度汛红线。对全市水库实行“汛限水位红线管理”,每日巡查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确保泄洪通道畅通。针对549座淤地坝建立“一坝一策”防御体系,重点对88座威胁村庄安全的重点淤地坝细化人员撤离路线图,强降雨期间实行“双人双岗”巡查制,通过人工巡查与智能监测结合,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强化山洪灾害防御,织密基层防控网络。以658个山洪灾害重点村为核心,推行“避险路线图+应急明白纸”村级预案模式,用简易地图标注避险路线并配套通俗口诀。建立临灾预警“叫应”闭环机制,预警信息直达村支书、小组长等一线责任人,同步启用预警喇叭、铜锣等传统报警方式,形成“预警发布-响应叫应-安全转移”的闭环管理,确保山洪防御无死角。

强化河道工程防御,筑牢安全屏障。在三川河、湫水河等重点河段落实“巡河员每小时报险”制度,对不达标堤防段及穿堤建筑物加密巡查频次。针对8个防洪能力提升工程、2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11个在建水利项目,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机制,强降雨前提前转移施工设备和人员,为工程安全度汛筑牢基础。

强化值班应急处置,提升响应效率。实行主汛期24小时全员在岗值班制,建立“零报告+随时报”信息报送体系,升级防汛信息系统,实现汛情图片、视频实时传输,并将应急队伍前置到重点河段,以“靠前部署、快速响应”提升应急效能。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六个强化”夯实责任链条、完善技术支撑、提升管理效能,全面构建现代化防汛抗旱防御体系,为全市安全度汛筑牢“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