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执法检查频次下降,执法效能和企业满意度提升——

吕梁法治“硬举措”提升营商“软环境”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通讯员 陈思然) 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聚焦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9大重点领域为靶向,以“专班统筹、四维解题”为主线,通过创新机制、强化监督、优化服务,推动执法效能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吕梁经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举措的通知》,细化了13方面25项具体任务。为确保各项举措真正落实到位,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联动协作、工作会议、信息报送、问题线索闭环管理等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专班会议、推进会动态调度,制发工作提醒函精准指导,深入一线调研,确保专项行动落地见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探索“部门联查、信用联评、数据联通”协同模式,推动出台吕梁市本级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共享制度、文旅领域涉企行政检查规范、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等11项执法制度。1-8月,全市入企入户检查次数12745次,同比减少6722次(降幅34.6%),其中文旅领域涉企检查同比下降58.04%、应急领域四大行业入企检查同比下降51.62%,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内强素质、外树规范,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先后组织6431名执法人员进行8期行政执法大讲堂线上培训,清理行政执法主体30个,确认合法主体523个,推动284个主体完成行政检查事项公示,注销问题执法证件641本。通过召开重点执法部门座谈会、印发案件评查建议函、落实问题线索研判核查及分级移送机制,激发部门依法履职内生动力。同时,全面梳理公示全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明确的114项涉企执法事项,制定《吕梁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2部地方性法规裁量基准,并对现有基准开展“回头看”。1-8月,全市发现问题行政执法检查次数6551次,问题发现率同比提升2.49%,实现执法频次下降、监管效能提升、企业评价向好的良性循环。

聚焦问题整改,强化监督质效提升。持续增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履职能力,构建“线索征集—评查整改—典型通报—建章立制”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多平台发布涉企执法问题线索征集公告,联动12345热线、信访大厅等拓展线索来源,核查处置各类线索131条。坚持问题导向,评查行政执法案卷4364宗,纠正问题1390个。强化线索移送,“四乱两执”和执法标准不一、要求不统一及不规范问题全部落实核查反馈、分级移送、整改提升要求。注重总结提炼,形成典型经验19个,通报典型案例151宗。

同时,紧扣“规范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深化政企互动,各级各部门先后组织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及各县(市、区)调研企业11868家,收集梳理问题5类1536个,整改率达90%以上,为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市14个经开区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上半年受理涉企案件43件、办结35件(结案率81.4%)。设立12345热线涉企专席和营商环境观察员,依托“吕梁通”等平台加强惠企政策解读兑现,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座谈会,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实现执法增效与企业守法的“双向奔赴”。今年上半年,涉企行政处罚金额同比下降62.98%,企业负担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