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临县西湾村

秧歌红歌传薪火 古城新韵焕生机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秋阳和煦,洒落在黄河岸边的临县碛口镇西湾村。这座依湫水河而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九月的清风中更显厚重与祥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推动古村落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近日,一场以“扭秧歌红心向党·舞盛世代颂华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在临县西湾村温情上演。

清光初露,古戏台前已聚满乡亲。上午9时,铿锵的锣鼓声拉开活动序幕。西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绍亮首先登台,结合古民居保护、木雕技艺传承等生动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国同构”的深刻内涵,将文化自信与团结奋斗的精神融入乡土叙事,引发在场党员群众的强烈共鸣。

随后,由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伞头秧歌一亮相便点燃全场热情。鼓点激越,如黄河奔涌;彩绸飞舞,似云霞满天。表演中,“男角”步伐刚健,“女角”舞姿柔美,“丑角”幽默诙谐,一句“日子甜过枣儿糕”道出百姓心声,赢得满场欢声笑语。秧歌队伍宛如一条流动的彩龙,穿梭于古村巷陌,为青砖灰瓦注入新时代的生机与喜悦。

演出节目饱含家国情怀。《大美碛口》以悠扬的梆子腔,吟唱着湫水河的粼粼波光与古码头的昔日繁华;《桃花红杏花白》用清亮嗓音,勾勒出黄土高原上的浓浓乡愁;《十送红军》《绣红旗》《红歌大联唱》《大红枣儿》等红色经典旋律响起,观众情不自禁跟随合唱,仿佛回到那段峥嵘岁月。舞蹈《红旗的方向》中,翻飞的红绸如旭日东升,舞出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梅花富》则以轻盈的舞步,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台下掌声、喝彩声与激昂的乐曲交织共鸣,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午阳西斜,《欢聚一堂》的欢快旋律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歌声回荡在错落有致的古民居间,笑意绽放在每一位乡亲的脸庞。此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在欢乐中得到传承,更让爱党爱国的情怀在互动中深深扎根。正如一位参与演出的老艺人所说:“我们用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歌唱新生活,用最亲切的乡音表达心里话,这就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