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路网通 管网畅 家园暖 绿意浓

——岚县城市更新的民生“答卷”

□ 本报记者 韩笑 王华燕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出门满脚全是泥,现在不仅平坦又好走,晚上路灯还亮堂堂的,出来遛弯心里都敞亮!”家住岚县向阳路附近的王大爷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街道,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岚县近年来城市更新行动的生动缩影。

自被列为第二批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县以来,岚县始终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科学规划为笔、以务实行动为墨,在城市更新的画卷上不断勾勒美好图景。从交通路网的优化到地下管网的升级,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到生态绿地的拓展,岚县用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岚县深知畅通的路网对民生的重要性。为此,当地政府精心制定五年规划,稳步推进市政主次干道改造。2022年起,人民路、向阳路、秀荣街率先启动提质改造。曾经拥堵狭窄的道路变得宽敞平整,标线清晰的车道、崭新的人行道与沿街绿化相映成趣。眼下,龙山街、崇文街、宜芳街的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大型机械穿梭工作,工人师傅们加班加点赶进度,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截至目前,岚县城市道路改造总长度已达4.2公里。“以前上班要绕路,遇上堵车更是闹心,现在走改造后的秀荣街,十分钟就能到单位,通勤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上班族张薇的真切感慨,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动脉”,那地下管网就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毛细血管”。过去,岚县部分区域每逢雨季就容易内涝,还时常出现供水不稳定等问题,地下管网老化正是背后的关键症结。2024年,《岚县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正式获批,为地下管网改造按下“加速键”。施工人员顶烈日、冒严寒,在地下深处有条不紊地铺设新管网,同步推进供水、雨水分流、污水治理、热力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冬季供暖更稳定,居民用水更放心。“现在冬天家里温度也能稳定在24度,比以前暖和多了,再也不用裹着厚棉袄在家待着了。”宜居苑社区的刘俊俊笑着分享生活的变化。

住房牵动千家万户,“让居民住得舒心”是岚县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以前租房子总担心房东涨房租,搬来搬去特别折腾,现在申请到了公租房,每月租金低,还能长期住,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刚搬进新家的刘先生,一边忙着摆新家具,一边向朋友展示温馨的住所。在利民小区,6栋崭新的公租房拔地而起,统一雅致的外墙搭配干净整洁的街道,透着满满的生活暖意。12-17号楼及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后,共提供302套优质住房,帮助882名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作为第二批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县,岚县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以前逛公园要跑远路,如今出门几步就能遇见“绿色惊喜”。十二三公里的绿道沿河畔蜿蜒、顺路边延伸,草木葱茏、繁花点缀,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多个“口袋公园”紧邻小区、坐落街角,小巧精致却生机盎然;生活垃圾分类也成了新风尚,小区内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志愿者耐心指导,扔垃圾变成了“讲文明、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小区环境愈发干净整洁。

夕阳西下时,岚县的街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绿道上,老人牵着孩子慢慢走着,说着路平灯亮、绿意绕家的舒心;公租房楼下,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家长里短,言语间满是对新生活的满足,笑声顺着晚风散开;亮着暖光的路灯下,下班的人踩着平坦的路回家,不用再担心脚下的坑洼。

这座老县城没有因“更新”丢掉烟火气,反而让每一份寻常日子里的踏实,都有了更坚实的依托。未来,岚县还会循着“人民城市”的初心继续走下去,让平整的路再延伸些、让温暖的家再增多些、让身边的绿再浓郁些,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老城的新颜里,找到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