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在田园牧歌中感受振兴力量

□ 本报记者 王涛

记者 薛志雄 摄

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宝贵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乡村旅游作为撬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支点。2023年,我市明确提出建设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宏伟目标,并且连续两年将其列为全市二十件大事要事之一,倾注全力,重点推进。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不仅为广袤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我们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几年的变迁:从一个个旅游重点村的精心遴选与确定,到科学规划蓝图地逐步绘就,再到如今建设成效的初显,点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我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犹如一股强大的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离石区王营庄,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纯农业村落,人们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然而,谁能想到,乘着发展旅游重点村的东风,王营庄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昔日坑洼的村道变得平坦整洁,破旧的房屋修葺一新,村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和四方游客,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村民们的生计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农耕,他们在自家门口摆起小摊,售卖起新鲜的瓜果蔬菜、地道的农家特产、精巧的手工艺品,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如果说王营庄展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基础改善和民生福祉,那么离石区的严村,则向我们展示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过去,我们提到严村,首先想到的是它作为“离石菜篮子”的重要地位。而今,随着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严村已然焕发出新的光彩。葫芦园里果实累累,充满艺术气息;文创港内,利用废弃车间巧妙改造而成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令人耳目一新。那里融合了独具特色的工业风民宿、格调高雅的观光餐厅、创意纷呈的文创市集,室内装修现代考究,室外还配备了清凉的泳池。每个房间都拥有独立的庭院,为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宁静惬意的休憩之所。

而严村最令人惊艳的亮点,莫过于那刚刚落成的“林泉雅筑”树屋项目。步入其间,仿佛瞬间从北方黄土高原穿越到了婉约的江南林泉。设计师依托原有的茂密树林和清澈山泉,将一栋栋造型典雅、错落有致的精巧树屋点缀其间,高低起伏,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清晨,在鸟鸣中醒来;夜晚,在星空下入眠,宛如走进了一个现实版的童话世界。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身处山林,拥抱自然,但每一个树屋的内部都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装修和布置,舒适便捷,让游客在尽情享受山间宁静与清凉的同时,完全不必担忧生活起居的任何不便。严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单元,它可以成为承载文化创意、高端度假、品质生活的多元化空间。

乡村旅游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如同一串钥匙,开启了不同乡村各具特色的发展之门。在方山县的刘家庄村,我感受到的是绿色生态的独特魅力。村里建起的苍鹭湿地公园,打造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给游客带来惬意体验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走进中阳县的弓阳村,则是一派田园牧歌的奇妙景象。弓阳村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乡村风貌,打造了造型精致的各式乡村小院,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而孝义市的临水村,则充分发挥传统古村落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小吃美食一条街、改造升级传统民宿,成为了市民周末假日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从王营庄的活力新生,到严村的文旅融合,从刘家庄的生态之美,再到临水村的烟火气息……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仅仅是全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成效的缩影。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吕梁大地上,串联起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也照亮了万千农民的小康之路。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魄力,是各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是“千万工程”经验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乡村的产业形态,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它让年轻人看到了回乡发展的希望,让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纵观这幅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画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形”变,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神”韵。乡村旅游,正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经济与文化的桥梁,让我们在品味乡愁、体验田园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国家战略的磅礴力量与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乡村旅游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