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守正创新中的时代担当

□ 冯海砚

今天是第二十六个中国新闻记者节。有这么一群新闻人,他们以党报为阵地,以基层为战场,用忠诚践行使命,用担当回应期盼,在守正与创新中书写着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答卷。

他们是地市党报的记者。他们是传递党的声音“最后一公里”的忠诚坚守。党报是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传播载体,而他们则是政策落地的“宣传员”与“解读员”。从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到社会保障的惠民举措,从科技创新的扶持细则到生态保护的行动方案,这些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需要基层党报记者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进行拆解阐释。他们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听得懂的“土话”讲解粮食补贴政策;深入社区楼栋,用真实的案例解读养老医保新规;穿梭企业车间,用直白的表述传递减税降费红利。不同于网络平台的碎片化传播,他们的报道既有政策高度,又接民生地气,让党的方针政策从“文件”走向“生活”,从“会场”走进“民心”,确保党的声音不打折扣、不走样,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纽带。

他们的担当,是记录基层实践“最鲜活图景”的责任自觉。基层是时代变革的“试验田”,是新闻富矿的“源头活水”。基层党报记者扎根一线,最能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最能捕捉改革发展的细节。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记录下贫困山村通路、通电、通网络的蜕变,讲述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一线、攻坚克难的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们追踪特色产业从“小作坊”到“大集群”的成长,展现农民从“靠天吃饭”到“靠智增收”的转变;在基层治理的创新中,他们聚焦“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举措,呈现邻里互助、干群同心的和谐图景。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没有宏大空洞的叙事,却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落地生根,为历史留存了最生动的基层注脚。

新时代,基层党报记者当继续以忠诚为魂、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翼,扎根基层、深耕细作,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让基层的故事更鲜活、更动人、更有力量,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