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1.5-1932.1)

杨重远(1894—1933)陕西绥德县人。1926年入党。1927年率部参加清涧起义。1931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在孝义县娄底村(今西泉村)正式成立,杨任中共山西特委军委代表兼中共游击队支部书记。转赴陕甘边区与刘志丹部会合后,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参谋长。1932年任红军陕甘游击队参谋长、红二十六军二团参谋处长,参加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3年5月31日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牺牲。

黄子文,1926年由张资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4月,领导了三原县万名农民群众的交农斗争。1931年夏,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成立,任政委。1947年6月24日,黄在与国民党军的遭遇战中,不幸头部中弹, 6月25日在耀县烟当村牺牲。

拓克宽,1924年春,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受组织派遣入国民二军高桂滋部,历时5年,在杨重远、吴岱峰领导下从事兵运工作。曾任连司务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担任该部二团中共党总支委员、三团党总支书记。1930年秋,与杨重远、吴岱峰筹集组建山西省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任大队长。1931年9月,游击队在靖边安条梁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壮烈牺牲。

吴岱峰(1903—2005) 陕西省安定县(现子长县)人,名镇东,字岱峰。1903年2月25日出生于瓦窑堡,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晋西游击大队支部委员和副大队长;随后,晋西游击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同盟军、陕甘游击总队,吴岱峰历任陕甘游击总队党委委员、副总指挥兼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三支队参谋长。吴岱峰长期战斗在陕甘晋地区,他是陕甘晋红军早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6年后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绥德警备区独立第一旅旅长兼党委书记、北线部队总指挥、榆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1949年后,历任第十九兵团党委常委、陕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西北主任、中组部八处党支部副书记,中共七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阎红彦(1909—1967),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人。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晋西游击队成立后,即移驻西宋庄。图为西宋庄队部旧址

1931年5月,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在交口县辛庄村宣布成立,中共山西特委批准成立晋西游击队党支部,5月改为总支部,党总支直属中共山西特委领导。

成立大会由拓克宽主持,游击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大队长拓克宽,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政委黄子文,总支书记杨重远,财经员白树梅。大队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长阎红彦兼任,第二中队由白锡林任队长。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