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刘开门、兴县政协委员雷永红、县政协文史学习委主任王秀珍反映: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相当部分高考落榜生忧愁、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倾向,可能还会绝望发生做出后悔一辈子的过激举动。高考落榜生心理健康问题须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学校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真正把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方针落在实处。在学校的绩效考核和综合考核中,要淡化甚至取消升学率方面的考核,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课程开设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课程要求开足开全,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国家规定,严格实行双休,禁止校外补课和布置过量的作业。
二、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要下大力气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中、职高,让高中毕业生根据个人秉性和特长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新型人才,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位置上。
三、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家庭应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孩子家长多沟通,以通过言语的沟通技巧进行“梳理、泄压、引导”。双方应注意及时沟通,化解暂时的心理压力,直面全新的生活。家长要与孩子及时进行谈心谈话,对不良情绪进行心理调节、疏导,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应该强化对高考机会寄予厚望的落榜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社会公益组织团体、学校可以举办或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讲座或公益活动,帮助落榜生释解无助和迷惘。同时,对于心理症状比较严重的,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必要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