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传统黄河石“疙瘩” 时代致富“新石器”

□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赵良琼 刘瑞

黄河石雕刻成的工艺品

市民们在河边捡到的石头

利用捡到的石头雕刻成的工艺品

石楼县位于晋陕峡谷的东侧,西部四个乡镇都紧邻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隔河相望。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交流次数的增多,这里曾经沿河周边不起眼的石“疙瘩”,已然成为了众多村民争先抢夺的宝贝了。有人捡石头,有人卖石头,还有人干脆投资兴业办起了石头加工店。原先没人要的石“疙瘩”,转眼间却成了风靡大众的“新石器”。

位于石楼县城东征大街二郎坡路段的玉府阁精雕坊就是一家专门加工黄河玉石的门店。32岁的店主呼建明已是从事石头生意5年有余的“行家里手”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同学去黄河捡石头,回来后,同学把石头卖了一二百块钱。我心想,这石头疙瘩竟然有‘钱途’,这次之后,我有点时间就去捡石头,增加收入的同时了解黄河石文化,对黄河石文化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看好。”

谈起自己的石头经,呼建明来了兴致:“我这家玉石加工店是2017年8月份投资10余万元开的,主要以黄河玉石来料加工、定做、出售成品为主,为了不断满足顾客需求,我先后从河南省镇平县专门聘请了5位雕刻师傅,目前平均每天都会接待各类顾客50人次,交易额也基本保持在了5到6千元左右。”

“初步统计,从开店到现在,店里头已经加工了3000多件大小不一的玉石物件,市场总额大致在30万元左右,现在店里还有黄河玉石原料六万多吨,和已经加工好的、价值十万多元的玉石物件100多件。”

为了全面了解黄河石的雕刻过程,经店主同意后,记者来到了这家加工店的后台。在这里记者得知,一块石头从它的形状、颜色、纹理、肉质到设计、雕刻、打磨和最后的完成,大约需要5到6天的时间,也就是在这5到6天的时间里一块石头就能变成价值连城的“宝贝”。

店老板和加工师傅向记者介绍,由于黄河流经的地域比较广阔,所以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品质的玉石,而从他们几个月以来加工的玉石原料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40余种不同的黄河玉石,而这些都是来自黄河两岸各个县市捡石人手中的原石。

据了解,就这样一个大约100平米的玉石加工店,一年下来大约能做到六七十万元的交易额。每一个捡石人每年也能通过这些石头收入五到八万元不等。

该县黄河石文化研究协会的副会长刘智全告诉记者,现在全县有5个深加工点,数以千计的捡石爱好者正依托地理优势,以这些曾经毫不起眼的石“疙瘩”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