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关 注

今年我省主汛期地质灾害 发生数量可能较常年偏多

7月11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山西省2018年主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会上,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预警室通过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推测法、综合类比分析法,预测出我省2018年主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较常年偏多,且明显比2017年增多,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可能较2017年加重。

经过会商,我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为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区、太行山区、中条山区及山前丘陵地带的吕梁市、临汾市、忻州市、太原市。晋西黄土高原及吕梁山区的临县、离石、吉县、石楼、柳林、方山、乡宁、大宁、中阳、永和、偏关、保德、古交、娄烦、灵石等县是在此期间最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隐患多

据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预警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预测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等因素,将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背景条件、2018年主汛期山西省气候趋势作为预测依据。

山西具有山地丘陵广布而平原区较少的特点,据统计,山西山地面积、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与40.3%,二者合计达80.3%,而盆地平原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9.7%。受此地形地貌条件控制,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46.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11.1%。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形势难以扭转。

截至2017年12月,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961处。按规模划分:特大型36处,大型279处,中型1644处,小型8002处;按灾种划分:崩塌3285处,滑坡1224处,泥石流537处,不稳定斜坡、采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4915处。

降水量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之一。根据山西省气象台气候中心提供的《山西省2018年7月中旬—8月上旬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18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省降水量在88—177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东部、运城市西南部偏多一到两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两到三成。7月中旬至8月上旬平均气温,除吕梁市西部、临汾市西部、运城市大部偏低0℃—1℃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也成了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之一。

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现有矿山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超过30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破坏村庄超过3000个,易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晋西、晋西南黄土高原中的部分县(区),尤其是柳林、离石、永和、石楼、吉县等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沟谷中大量切坡、填沟造地、开发建设的活动会有所增加,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了防治难度。

这9个区域须重点防范

结合防治现实、专家论证,今年山西划定了9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别为:

1、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的全部区域,偏关、五寨、岢岚、兴县、临县、离石、中阳、隰县、蒲县的部分地区。

2、大同平朔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大同市新荣区、南郊区、左云、怀仁、山阴、平鲁、朔城区的部分地区。

3、宁武—轩岗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区。包括宁武、原平等县(市)的部分地区。

4、岚县—静乐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岚县、静乐、娄烦的部分地区。

5、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古交、万柏林、晋源、清徐、交城、汾阳、孝义、交口、介休、灵石、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的部分地区。

6、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杏花岭区、寿阳、盂县、阳泉郊区、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武乡、襄垣、屯留、潞城、长治县、高平、陵川、晋城、阳城、沁水等县(市、区)的部分地区。

7、沁源矿区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介休、平遥、沁源、古县的部分地区。

8、襄汾塔儿山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襄汾、浮山、翼城等县的部分地区。

9、中条山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垣曲、闻喜、夏县、永济、芮城等县(市)的部分地区。(郭燕杰 郝乙玄 赵志芳)

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