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社 会

播撒爱的种子 收获爱的硕果

——记交口县回龙中心校明德小学教师郝春平

郝春平正在手把手地为学生批改作业

郝春平正在备课

□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张锡平

几十年来,她一直勇挑学校的工作重担,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让它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她用一片赤诚之心,写就了别样的感动,把奉献与爱心熔铸在平凡的事业中。她就是郝春平,交口县回龙乡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一家九人从教 儿时梦想成真

从儿时起,她就有当教师的梦,她的这个梦想深受家庭影响。

父亲、叔叔、丈夫、妹妹、弟媳、妯娌、小姑、小姑丈夫及她本人,一家九人从教,教师之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她,在回龙中学执教二十多年后在交口县教研室工作的父亲郝忠喜更是她的引路人。中学毕业后,她就到本乡上庄村偏远小学代教,当教师的第二年,她就被评为“乡级模范教师”。代教三年后,她到县教师进修学校深造学习。取得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后,依她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关系,完全可以留在县城任教,然而她选择了重返乡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从小就向往和热爱的乡村教育事业上。

郝春平在从教生涯中遇到疑虑和困惑时,她便向一生从教的父亲郝忠喜请教。父亲曾对她说:“教书育人是学问最深的职业之一,当一个好教师绝非易事。”她牢记父亲的教诲,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钻研业务上进 练就名师本色

郝春平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她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尊重”意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她撰写的论文《小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在吕梁地区实施课程计划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

日常教学,循环往复,看似平常,实则不然。郝春平始终在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奥妙,她认为教学只有兴趣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研究每一个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她独特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们说:“上郝老师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郝春平多次为老师们上示范课,在交口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交口县第一批“教学能手”;在吕梁市教学比赛中,她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交口县委、县政府授予她“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回龙乡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

把爱注入教育 用心收获口碑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郝春平就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和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班主任工作具有艺术性,许多看似棘手的工作,到她手上常能一一化解。在平时的工作中,她能主动关心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她总是像母亲般亲切,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一位家长说:“郝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她让我懂得了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每天早晨巡视教室,郝春平就去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学生生病时,她就带学生去看病。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不会洒水和清扫教室,她就亲自洒水和清扫……家长感激,学生感动,但郝春平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

三十多年来,郝春平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郝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是对郝春平多年工作的天价回报。她为社会和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她的学生相继走向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岗位。

郝春平不仅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注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她认为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优越感强、不爱劳动、学习缺乏主动等特点,她无数次登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郝春平的座右铭。历经风雨沧桑,再过一年,郝春平就可以退休了,然而她对教育依然初心不变、痴心未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把奉献与爱心熔铸在平凡的事业中,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和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