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落实“六稳”“六保”为契机,以粮食生产、畜牧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抓手,四措并举保障全市“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狠抓粮食生产。在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该局迅速行动,在全市“三农”领域开展了“三联三送三服务”活动,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农事活动、及早检修农业机具、修缮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春耕春播有序开展。紧抓一季度降水偏多、底墒充足的有利条件,强化夏粮管理,全市夏粮亩产244公斤、总产603万公斤,同比增长62.8%、48.4%。5月份部分地区受旱情影响较大,及时组织农民种植糜黍、荞麦、马铃薯等小类作物,截至目前,全市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01.2万亩,克服旱情不利影响超额完成6.2万亩,同比增加6.38万亩。
稳定畜牧生产。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出台市级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科学指导生猪生产、稳定消费市场,引导养殖户恢复生产信心、扩大生猪生产、增加生猪存栏。截至目前,全市生猪存栏94.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36万头,较去年同期(生猪存栏78.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7.4万头)分别增长20.9%、26.5%,连续4个季度保持正增长,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积极加快肉鸡、肉鸭、湖羊等养殖业发展,3月13日召开了全市畜牧产业项目政银企对接会,11个县市区与12户龙头企业签订了总投资25.96亿元的湖羊、肉鸡、肉鸭、生猪等20个畜牧产业发展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已落地19个,其中17个已开工建设、2个正在筹备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全市新增产能出栏生猪40万头、湖羊6万只、肉鸡1800万只、肉鸭500万只。同时,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免疫程序,全面完成了春季集中免疫任务,确保全市免疫密度达到应免畜禽的100%,为遏制全市动物重大疫病的发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市已快速监测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等各类样品826批次,定量监测124批次;开展部、省例行监测水果蔬菜60批次,猪肉、鸡肉、牛羊肉、鸡蛋、尿共112批次;省厅下达我市专项监测任务2930批次,其中2700批次已分解下达13县(市、区),230批次将由市级组织完成,目前已向市财政申请监测资金30万元,资金到位后将迅速开展。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全市共出动人员641人次,检查生产主体725家次,发现处理问题7个,开展现场培训67场次328人次。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全市检查经营主体262个、整顿市场28次,立案1起,结案1起,处罚金额5000元,发现并整改问题15个,印发宣传资料3.5万余份。
全力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制定下发了《吕梁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推进会,组织全市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400余人次参加线上合格证制度培训,统一印制告知书3000份、合格证30000份发放至各县,重点对方山、孝义、交城三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行了专项督导。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合格证制度专题宣传报道9次,全市共有453户企业开具合格证3462份,随行产品6832.6吨。 (薛锦红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