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茶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品牌引领,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出台了《吕梁市药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层次多样、特色鲜明的药茶全产业链体系,努力把吕梁药茶打造成为“山西药茶”的新亮点、脱贫攻坚的新抓手、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立足优势,挖掘产业潜力。我市地处吕梁山中段,地形复杂,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道地药材生长,是全省道地中药材潜力发展区域,全市发现的野生中药材品种达500余种,其中:黄芩、柴胡、甘草、连翘、远志、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生地等32种中药材被列入道地药材,适宜野生和人工种植中药材土地高达500多万亩,截至去年底,全市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3.9万亩,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达20多种。全市现有红枣林160万亩、核桃林300万亩、野生冻绿林150多万亩,丰富的红枣林、核桃林、冻绿林,为开发红枣叶系列药茶、核桃分心木系列药茶、冻绿叶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同时,全市特色林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目前全市有特色林65万亩,其中:沙棘25万亩、连翘18万亩、单季槐2.6万亩,为开发沙棘茶、连翘茶、槐花茶等系列药茶提供了丰富资源。
因地制宜,谋划发展布局。按照全市五大产业集群总体布局,结合药茶原料种植和加工产业分布,我市进一步开发药茶品种,延伸药茶产业链,着力打造全市药茶产业四大板块。即以临县为龙头辐射带动西部沿黄兴县、柳林、石楼,打造以红枣及叶、芽为原料的枣芽茶系列药茶产业板块;以方山为龙头辐射带动兴县、岚县、离石,打造以连翘、黄芩、黄精、芍药等中药材系列为原料的药茶产业板块;以文水为龙头辐射带动交城、石楼县、交口、岚县打造以沙棘叶、冻绿叶、玫瑰花为原料的沙棘叶茶、冻绿叶茶、玫瑰花茶等系列药茶产业板块;以孝义为龙头辐射带动汾阳、中阳,打造以核桃分心木、金花葵、槐花、酸枣芽叶、柿叶茶等为原料的安神助眠茶系列药茶产业板块。
培育龙头,引领产业发展。经初步统计,我市现有24家药茶经营主体,开发药茶8个系列20余个品种,产能约7000吨。市委、市政府坚持“扶强扶优、龙头带动、百企跟进”的思路,按照 “培育一批、发展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的办法,在重点培育和巩固现有药茶加工经营主体、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引导、支持各类药茶加工经营主体扩规模、提质量、强研发、促销售、创品牌,逐步提升吕梁药茶企业龙头等级和药茶专业合作社示范等级,着力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7月17日,吕梁药茶产业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吕梁药茶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注重研发,打造强势品牌。及时为药茶企业搭建产品研发的平台、桥梁,推行“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组织药茶经营主体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进行对接,与省科协合作建立了山西药茶创新研究中心、“科创中国”吕梁药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药茶专家工作站(临县、交口),加快药茶的配方、工艺、 标准及新食品原料研发工作,合力开拓药茶新品种,助力药茶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打造“吕梁药茶”区域公共品牌,鼓励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努力创建国字号、省字号吕梁枣芽茶、安神助眠茶(核桃分心木)、沙棘叶茶、冻绿叶茶、蒲谷香药茶、槐花茶等吕梁药茶商标和子品牌,逐步构建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母子联动体系,以品牌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加大宣传,拓展销售市场。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和自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推广吕梁药茶品牌和药茶产品,总结树立一批吕梁药茶产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引导药茶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博会、茶博会、农展会等产品展销活动,拓宽市场销路,全方位宣传推广吕梁药茶品牌。7月17日,我市举办了“直播助农,嗨购吕梁”吕梁名特优农产品直播带货季药茶专场品鉴展销会活动,充分应用“互联网+农业”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模式,着力开拓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等市场营销路径。同时,鼓励药茶产品进超市、宾馆、饭店、机关,支持药茶企业在旅游景区开设药茶窗口、专柜、体验馆等,促进药茶和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吕梁药茶品牌的影响力和药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杨宇 薛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