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 合

在支教中收获温暖

课上辅导

——山西师范大学数计学院临县白文镇庙坪小学支教侧记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数计学院“滴水润青苗团队”前往吕梁市临县白文镇庙坪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趣味数学课堂、素质拓展课堂、疫情课堂等各种形式新颖的课堂,同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了志愿者心里终生的宝贵回忆。

来到这里,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简陋的生活条件,没有舒服的房间,只有一个能容纳很多人的废旧屋子,床板是硬的,让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本来就难以入眠的深夜里耳边苍蝇蚊子拍打翅膀的声音。来学校的第一天,所有人几乎都是皱着眉头,心里万般的不愿意,很想立马转头回家。可是他们没有,责任心驱使着他们继续留下来,因为他们明白,那帮孩子们需要他们。

第二天,志愿者们开始了各自的教授课程,村里的基础教育跟不上,班上的孩子基础参差不齐,一个班里同时有升初一和升六年级的孩子,更有连除法都不会的高年级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要同时照顾到这么多孩子,对第一次当老师的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秉承着对每个孩子认真负责、让每个孩子都在课上有所收获的原则,在尝试了很多次不同的教学模式后,最终,他们在备课方面采取在同一节课给不同年级的孩子不同任务的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能互不干扰地完成任务,小老师对有问题的学生一对一答疑,终于使课堂利用率达到了最大,一节课满满当当,颇有成就感。

有一个志愿者说道;“本以为身为大学生,小学的东西也算是学的很通透了,教课也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但是有的知识自己明白,给孩子们讲出来,他们就是听不懂。这些小老师们在之后的教学中通过看小学的课本、与小学生们交流,注重观察并契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心应手了许多。”

三下乡活动接近尾声了,除了困难中的成长,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在支教期间,志愿者们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了解到有些孩子是单亲家庭,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为下午吃不到饭的孩子买零食填饱肚子,小孩子们却说爸爸不让拿别人给的东西,一直推辞,志愿者们只好硬塞到孩子手里,告诉他们说,没有关系,可以收下。无心的善举却让孩子们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孩子们就为志愿者们带来了家里的桃子,也有孩子满学校跑,只为找到老师,送给他们自己特地留给老师的零食。志愿者们心里一阵暖意。在组织的爱心交谈活动上,孩子们用可爱又笨拙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爱,为老师写信,送给老师自己心爱的手环。

一次支教,终生难忘,我们是滴水,想润青苗,也可以润青苗。 本报通讯员